童心·成长·寓言
——关于《愚说》的几句话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余途 2019-03-08 20:17:44


我认为自己在文学上一直是愚笨的学生,所言也大多是愚的,所幸都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呈现出来就是现在的《愚说》 。愚人愚言,能不能有益智的内容,我想也许能有。

这本《愚说》用了诗的形式,每一篇后面都有“愚说”的一句话。诗可以独立,句子也可以独立,诗和句子互为补充,合起来仍然是完整而独立的。

几乎每个写作者都有诗的情怀,即使不写诗,也有写诗的冲动;即使没写成诗,也有诗意栖居的求索。诗是一种规格,诗意则是一种情怀。一度,我不敢把我写的东西称作诗,还好,我没有想当诗人。每一个标题,触动了表达的欲望,而一种方式可以成为这种欲望的最好表达。作为寓言作者,我更看重这个形式是不是有效地传递了作者的思想。

《愚说》写了一百多个人们常见的题目。我也常想,在人类不断求索的过程中还有多少内容没有被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细细去琢磨是很有趣的,一个老题目,一个老话题,如果能保持孩子般的眼光,如孩子般发问,总会有新的发现。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因为不停地问“为什么” ,于是他了解了他和他的爸爸妈妈,随后解决了许许多多他眼中的谜,直至了解了整个世界。在《愚说》的创作过程中,我接触到一些孩子,他们给了我慰藉和指引,告诉我有童心在的人就不会缺少发现。我把这一切的发现用一句一句的话说给世界听,虽笨拙,甚至愚钝,却有孩子心灵深处的单纯,在我,把这看成了宝贝。这个世界因为有他们而可爱。我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我把我的发现奉献给他们,希望可以永远。

《愚说》还有一类作品是孩子暂时难以完全理解的,我想孩子是会成长的,也要长成大人,他们早晚会理解《愚说》究竟在说什么。世界并不因为孩子弱小就不向他们展示强悍的特性,孩子恰恰是在不断的接触和不断的积累中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就像他们不知道大游轮是怎么造出来的,但是他们坐上游轮就知道游轮可以带他们到远方。何况,如今的孩子心智发育早,想象能力丰富,理解能力强,不可小瞧他们。我要感谢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感谢他们的眼光和包容。

《愚说》成书的这一年,母亲已经病重,书稿交给出版社并定下出版意向,我想母亲还可以见到儿子给她的礼物和答卷。可到当年七月,母亲病情进一步危重,没等我的书出来,就离开了我们,给我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现在,书面市了,虽然母亲不能亲眼看到,我也要送给母亲,因为我知道她喜欢看她儿子写的文字。

我要感谢寓言,这个古老到有五千年历史的文体,一直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围绕着她在灵魂深处起舞。

此时,我抬头望见悬挂了十几年的木匾—— “天道酬勤” ,不禁自我宽慰:愚属拙的一类,靠勤能补,也会有老天帮忙。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