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锋实验到内化于心
——访画家孙良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世瑾 2019-03-01 11:53:33

“西方艺术把该‘玩’的都‘玩’过了,中国艺术家要了解别人、学习别人,最后再找回自己。”画家孙良说。

作为首批登上国际当代艺术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孙良先后参加过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顶级当代艺术大展。他的油画作品《荡漾》,与其他本土艺术家的抽象艺术作品一起,曾被陈列于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场的中外共享区中。

蓝色灯笼花(中国画)  孙良

谈及“中国绘画如何找回自己” ,孙良认为,“这个‘回来’很难,‘回来’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也不是回到今天口味的现代,而是回到自己的一种文化线路上去。‘回来’要和自己的文化基因能够联通起来,而且有所发展” 。

初期的学习与探索 

1973年,孙良被分配到上海玉雕厂工作,师从国画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在学习玉雕技艺的同时,孙良也开始学习国画。7年之后,他摆脱临摹阶段,进入主动的个人创作,寻求水墨语言表达的各种方式。从传统到新潮,许多后来为水墨艺术界津津乐道的风格,孙良都曾在这一时期有所涉及。

孙良的水墨实验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个类型是新式国画,孙良把传统的中国画题材如花鸟、山水等,以个性化的笔墨技巧加以改造,并用清末写意手法加以创造,形成当代文人水墨绘画形态。另一个类型是实验水墨,史前岩画、彩陶艺术中的许多图形和符号都成为孙良借以发挥的因素。他将这些元素借用到水墨创作中,并用介于书法和绘画的笔墨形式对这些看似无序的画面构成进行处理。此种类型的作品已经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色彩,为此后孙良在油画创作中的抽象形象的塑造打下基础。初期的水墨创作经历,似乎成为以后孙良回归传统的某种必然。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让诸多中国本土艺术家眼花缭乱。“中国艺术家用10年时间将西方200年的艺术道路‘走’了一遍。”孙良在这一时期广泛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学、艺术、哲学作品,其绘画主题与风格也开始形成,并日趋成熟。

用自由狂野的想象力造梦 

艺术创作,在孙良口中是“玩”。这样的心态让孙良在跨界实验时能以一种更为从容的心态应对。在水墨实验、表现、魔幻、抽象、“弥散”和材料实验6个时期的创作中,孙良努力探索艺术表达的可能。他追求内在情绪的抒发,在东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下,加之性格、天赋的作用,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艺术语言。

表现主义时期是孙良由国画转向油画创作的阶段。对比强烈的色彩、粗犷有力的笔触,让作品情感宣泄的意味十分明显。这一时期的创作,孙良充分发挥了其在想象力运用方面的天分。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中寓意相近的人物被应用于作品的叙事。《精卫鸟》的画面形象结合了东方的“精卫鸟”与西方的“西西弗斯”,展示了坚韧的形象; 《伊卡洛斯和九个太阳》将东西方两个与太阳相关的故事相关联,寓意梦想的实现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孙良的形象塑造已然自成体系。

“梦语者”“白日梦想家” ——自由狂野的想象力让孙良获得了如此称谓。细细考量他的画面中那些由豹、蝴蝶、鱼等生灵组合拼贴形成的形象,它们或漂浮游动,或静穆伫立,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觉体验和精神触动。孙良说:“蝴蝶是多义的存在,‘美好短暂’‘虚幻缥缈’是对蝴蝶常用的形容,但现实中,它的鳞粉是含有毒素的。我用这种多义的事物隐喻复杂的情感,想让观众从作品的整体表达中寻找到触动自己的一瞬间。”

近年来,孙良在材料装置上花了很多心思。在他看来,一种新材料的运用,可能产生一种审美。几乎每年孙良都会做一些非传统媒介的尝试,纸浆、丝绸、皮革、赛璐珞片、铝箔纸和化学纤维材料都曾成为他塑造梦境的材料。

追寻中国人的美学精神 

“中国人的美学是什么?”这是孙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追问的问题。在进行当代艺术创作时,孙良会不时回看中国传统艺术。“向西方学习时,我们还要更深地了解自己文化基因中的优秀要素。”孙良说,“比如,描绘法国的风景,画家只要将他看到的颜色如实描绘,产生的作品就是印象派绘画。但中国的山水不适合用油画表达,它的壮美以水墨的写意方式更能完美呈现。”

“从事油画创作,三四十岁是黄金期,因为随着年纪增加眼睛对颜色的辨别力会逐渐下降。而中国书法和文人画,却随着画家年龄的增长而在技艺和表达上不断提高,甚至在画家的晚年达到高峰。”孙良说。中国画家对黑色的敏感度让西方油画家望尘莫及。中国画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画家的每次运笔,墨汁都有损耗变化,表现于画中都呈现别致的韵味。

孙良非常喜爱董其昌、清初“四王”等古人的作品。他说:“这些前辈艺术家坚持摹古,又注重笔墨变化,于古法中自成机杼。”孙良的画笔勾勒点染,将散落的断枝落叶、阳光下的紫花红果、道旁草丛中的点点生机,都捕捉入画。加之书写于一旁、记录着彼时彼刻故事和心情的文字,他的画作倍显清新淡雅。此时孙良的中国画不同于早期的先锋式、实验性创作,内化于心的技法与理念让他以更加悠然自得的心态面对传统艺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