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骨子老戏背后的门道
——观北京京剧院全本大戏《八大锤》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楠 2019-02-15 11:10:42


京剧《八大锤》剧照

北京京剧院日前在长安大戏院连续数日的传统名剧精彩演出显得格外热闹,吸引首都观众纷纷前往观看。其中,一出文武并重的全本大戏《八大锤》更是异彩纷呈,成为最大的亮点。剧中饰演陆文龙的是青年武生名家詹磊,饰演王佐的是著名奚派老生张建峰。或许是因为相比于前前后后的其他剧目, 《八大锤》在近年来的京剧舞台上出现频率略低一些,故此人们愈发重视这出戏的挖掘复排。而在笔者看来,这出戏之所以在艺术价值上弥足珍贵,是由于自打京剧这门艺术成型之后,就有了这出戏,传唱至今,少说也有150年了。如此历久弥新的好戏仍能被当下的年轻演员继承,这一点确实让戏迷看到了京剧的薪火相传大有希望。

话说全本《八大锤》这出戏,包括两个部分,即前半部分的《车轮大战》与后半部分的《断臂说书》 。前者是纯粹的武戏,主角是陆文龙,武生及武小生都可以充任。后者是典型的文戏,主角是王佐,属于标准的正工老生。两个部分既可以各自独立存在,单折演出,也可以串联一起,全盘托出。自不必说,全本的演法更让京剧爱好者感到过瘾。既然这是不折不扣的骨子老戏,那么背后的门道儿一定是说之不尽的。是的,这也是京剧演员继承传统的必要所在,因为不仅要学习剧目本身,还应当了解其内在的学问。

说到《车轮大战》 ,看似一出从头到尾打打杀杀的武戏,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吗?要弄清这一点,还需要从京剧的服装道具说起。

第一,剧中的陆文龙本是宋营元帅陆登的亲生儿子,而在陆登为国捐躯的时候,陆文龙尚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于是被金朝的兀术掳走,养为己用。 《车轮大战》这出戏一开始就是长成十六岁的陆文龙在练功习武,穿戴上最明显的特征是盔头上的一对翎子。京剧的传统行头暗含着许许多多的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插翎子的盔头是给蛮夷胡狄用的,以示他们是与汉军对立的部落系统。例如在众多的三国戏中,董卓手下的吕布、孙权手下的周瑜等人物都是插着翎子的,而刘备手下的赵子龙则不插翎子。大概在京剧祖师爷那里,也认为魏蜀吴三方,只有刘备这一边才是皇家正规军。同样的, 《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入赘北国,如同唱词所说“胡狄衣冠懒穿戴” ,他的头上照样也插着翎子。以此类推,陆文龙被兀术收养之后与宋军对战,在京剧里就把陆文龙当作番邦的“坏人” 。京剧的形式主义和象征手法,正体现在这一有趣的细节之上。

第二,梨园行过去有句俗语,叫做“双枪要看陆文龙,单枪要看赵子龙” ,指的是《车轮大战》的陆文龙与《长坂坡》的赵子龙都是戏迷百看不厌的又白又帅的英勇人物,并且这两个人物所使用的枪都是白缨枪。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梨园行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扎靠的武戏,在设计人物造型时,有意识将正面人物安排使用长兵器,如大刀、长枪,等等,而将反面人物安排使用短兵器,如单刀、铁锤,等等。例如这里提到的《长坂坡》的赵子龙,就是扎靠的武生,又是刘备心腹爱将,当然用的是长兵器白缨枪,这与古典小说的说法也高度一致。那么《八大锤》 ,顾名思义,这里头出现了八个铁锤,亦即四对铁锤,使用它们的分别是岳飞帐下的何元庆、严正芳、狄雷、岳云四人。有人会问,这四人既然都是正面人物,为什么反而都拿起了短兵器铁锤呢?这是因为在《说岳全传》的小说原文里,四人确乎都是使用铁锤,这与京剧的原则相冲突。所以在编剧的构思里,就让岳云一个人使用铁锤,以示尊重原文,仍然让另外三人使用长兵器,以示尊重梨园行固有的规矩。再者,过去的戏班里服装道具极为简陋,铁锤一般在一个戏班里只有一对。据史料记载,是与程长庚同时代的小生名家徐小香演陆文龙时,为了让舞台呈现独一无二,跟别人家的不一样,特意锻造了四对铁锤,硬是把寻常的一出《车轮大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八大锤》 。后来八个铁锤倒成了这出戏的传统,再有演者,也都是四人八锤披挂上阵。另外,陆文龙尽管在戏里算是还未归降大宋的反面人物,但使用长兵器双枪,可他并不扎靠,所以不在此例。

说到《断臂说书》 ,在笔者看来,论格调绝对是京剧骨子老戏中的上乘之作。尤其对于老生演员来说,最讲究书卷气,而王佐这一人物是个军事家,演来最需要书卷气。王佐为了劝说陆文龙归降大宋,狠心砍断自己的臂膀,装作残废人混入金朝的军营给陆文龙说书,说的就是陆文龙的身世经历,使其知道真相,明白一切。这种大段的叙事手法,固然采用的是京剧的大段念白。俗话说“千金念白四两唱” ,意思是念白的重要性远在唱腔之上。而这出戏难就难在,火候极不容易掌握。王佐毕竟不是真正的说书艺人,他的说书只是赶鸭子上架,如果一个老生演员把王佐塑造成了单田芳或者田连元一样的评书表演艺术家,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说实话,既装着会说书,又表现出不会说书的劲头,实在不好拿捏。这才是这出戏难以驾驭的关键。

笔者由此想到,这些年来关于传承京剧经典剧目的问题,诸多呕心沥血的老师都对学生语重心长地说过,不要求你们达到前辈大师的水准,只要求你们达到前辈大师要求的水准。这实际上已然降低了标准,但也是比较客观实在的标准。就像《车轮大战》与《断臂说书》这样的戏,对于武戏演员与文戏演员都是巨大的挑战,前辈大师的标杆定位太高,今天的演员能不能攀上那样的高度是一个问题,但起码也要经受住这个时代的观众的考验。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