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湾村: 志智双扶打通脱贫“脉络”
吕梁日报 2018-12-24 11:02:12

□ 郭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如何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如何有效激发群众战胜贫困的斗志?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交城县苏家湾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苏家湾村地处交城县庞泉沟镇偏远山区,多年来深居闺中无人识,抱着“金山”无饭吃。全村耕地970亩,人口428人,贫困户43户91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1.3%。村民大多靠天种粮、养畜为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生活十分清贫。面对现状,苏家湾村民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助。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走出贫困洼地,成为摆在苏家湾村面前的一道难题。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为解决好贫困群众精神贫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和动力贫困的问题,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小康。交城县苏家湾村上下同心,提神振气,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动贫困户,既扶贫,又扶志和扶智,破除农村精神贫困,力求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脱真贫、真脱贫。

政策宣讲 扶贫先扶志

“我已经脱贫啦!”在苏家湾村吊带木耳大棚里,贫困户张根旺数着刚刚卖掉木耳所得的一叠钞票,开心地对前来走访入户的帮扶工作队员说,“多亏你们给我讲道理、敲警钟,让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要不我可能还在等着政府来救济呢!”

原来,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帮扶工作队员发现苏家湾村有的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比、怨”的思想,主动脱贫动力不足。为此,工作队员与村“两委”一起建起了新农村农民讲习所,聘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产业能手在讲习所里办讲座,为贫困户讲自己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讲自己用勤劳双手创造的幸福生活……营造出安贫可耻、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激励了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

帮扶工作队员也利用讲习所这个平台,将精准识别的全过程和已经实施的帮扶措施给贫困户讲清楚,将脱贫不脱钩的政策讲明白,努力消除部分贫困群众的认识误区和依赖心理,激发他们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

“以往,我老是觉得自己身体差、没技术、家里穷,失去脱贫的信心。在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开导和鼓励下,我觉得靠自己脱贫才是最光荣的。”有了靠自己脱贫的决心,张根旺积极利用贫困户政策优势,盖了两个吊带木耳大棚,仅此一项年增收1.5万余元,还带动了另外5户贫困户就业。现在,每次到张根旺家走访,他都自豪地跟工作队员讲自己的大棚,讲家里新装修的房子,讲新买的小汽车……工作队员刘杰每次都打趣他:“老张,你是咱们苏家湾村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啊!”

和张根旺一样,苏家湾村贫困户冯宝仁老伴患重病,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为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工作队经常看望老人,送米送面送慰问金,帮助老人整修院落,帮他解决生活所急,真心帮扶让老人数次感动落泪。但是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给国家添负担,我要靠自己脱贫,也给其他贫困户做好榜样。”考虑到村里还有一些年老体迈的贫困户,帮扶单位财政局在苏家湾村创办了一个脱贫项目——蔬菜种植示范园,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吸纳村里年迈的贫困户在蔬菜种植示范园打零工,等到蔬菜成熟的时候,分发给贫困户,既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获得收入,又让他们享受劳动的成果。

“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苏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继生说。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一年多来,苏家湾村懒汉少了,奔富路的勤快人多了,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扶贫精神和理念渐渐树立了起来。

创新思路 村干部带头干

以前,苏家湾村开展帮扶工作中多采取送钱送物送温暖等输血式做法,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参与不足,村里长远发展自我造血功能不强。村党支部书记杨继生多次在讲习所宣讲,“我们不能让贫困户有躺在政府怀里要钱粮的想法,要让贫困户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要建立联系贫困户的脱贫利益纽带。”在杨继生的带领下,苏家湾村成立了以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新发农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日常管理中贯穿遵守“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村委会组织协调,由贫困户参与管理和日常运作,并聘请有丰富经验的畜牧兽医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坚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合作社通过统一建圈、统一防疫、统一放牧、统一配种、统一销售,把分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由合作社雇用两个贫困户统一为养殖户放牛,雇用贫困户参与合作社日常维护和管理,让贫困的养殖户参与其中,形成风险共担、互利互赢的紧密联结关系,通过集体带动、抱团发展,提升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社运营上创建的“五统一分”(统一建场、统一管理、统一配种、统一销售、分户养殖)模式,不光彻底扭转了全村人畜混居的卫生脏乱差局面,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效果。

随着旅游产业的整体推进,尤其是2016年交城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庞泉沟作为开发核心地带,品牌效益、规模效益正在逐步形成,为挖掘苏家湾村发展潜力,丰富群众致富渠道,苏家湾村紧紧依靠和利用当前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优势,着力筹划组建了骨节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境内营房沟进行了综合开发。截止目前,营房沟已经开发建设了森林穿越、水上拓展、骑马射箭、山地摩托、露营服务等项目,管理和运行都进入了正常轨道。经过初步统计,年实现收益200万元,参股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其中16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贫困户人均收入3700元,脱贫效果明显。

旅游项目的开发,游客纷至沓来,不但为群众增加就业渠道、致富渠道提供了新的成功尝试,同时为带动全村餐饮住宿等旅游下游产业提供了发展契机。目前,全村已经开办了农家乐饭店6家,可以提供500人的就餐,150人的住宿,带动延伸致富效果明显。

技能培训 提升发展能力

苏家湾村地处山区,村民世代以养牛为生,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了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生产方式。认识到苏家湾村民在养殖方面的短板,杨继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奔波、充分调研,在基本掌握市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充分发挥苏家湾村自然条件优势,在肉牛规模化、科学化养殖上做文章,提高贫困养殖户养殖技术才是苏家湾村可行的脱贫之路。

为此,苏家湾村多次聘请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的优秀专家以及镇畜牧站站长王志根为群众讲授肉牛提质增效技术,率先在全省引入高端肉牛金色阿奎丹品种,并多次邀请专家亲临指导,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为苏家湾村肉牛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明乡风 助力脱贫攻坚

为助力脱贫攻坚,创建文明良好的社会风气,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针对交城县委提出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精神面貌“三貌”提升要求,帮扶单位财政局的工作队员们又有了新思路。

工作队员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年迈的贫困户家屋内墙皮脱落、屋顶漆黑;院子里多为黄土铺成的小路,一到天阴下雨,院子里都是泥巴,特别是遇到特大暴雨,许多老人都出不了门,上不了厕所。针对这个问题,扶贫工作队提出了“帮扶单位出料,子女尽孝”的办法来帮助贫困户提升户容户貌。财政局为贫困户提供修缮房屋和铺院子所需材料,贫困户子女为父母粉刷屋子、铺院子尽孝心。工作开展以来,许多子女从县城赶回家里看望父母,为父母出一份力,尽一份孝。

“您看看我们家的墙全是新刷的,门窗也是新的,还有这院里的花砖地也是刚铺的,环境比过去好多了。我家孩子专门回来帮我铺院子、刷墙,我真高兴啊!”贫困户侯新春说起“三貌”提升的好处,笑意写在脸上。

“三貌”提升工作,不仅仅是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在苏家湾村树立起了孝老爱亲的社会文明新风气。

人无志不立,贫无智难脱。财政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斌对笔者说:“全面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不仅仅是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项目落实和资金落实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扶贫上下功夫。只有贫困户的心向往脱贫致富,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政府、社会的扶贫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始终在努力提高群众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实用技能上下功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