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谋发展 致富不忘众乡亲 ——记中阳县益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曹继平
吕梁日报 2018-12-13 18:26:06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通 讯 员 王晓娟

他是黄土地的儿子,他深爱着这片土地,更热恋着自己的家乡。他具有博大的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把自己的事业与乡亲的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心系脱贫攻坚,他情牵弱势群体,他执着于奉献,他与群众心手相连,他最终成为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就是中阳县益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曹继平。

在中阳县水峪村乃至金罗镇,提起曹继平,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他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经济建设功臣”“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带头人”“十星级共产党员”“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创办的中阳县益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更是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授予全国100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的光荣称号。

从“煤老板”到“领头雁”

脱贫致富勇挑重担

九十年代中期,20多岁的曹继平响应改革开放政策的号召下海经商。2010年,通过打拼,他赚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回到水峪村建起了一座洗煤厂,因头脑灵活、善于管理,两年后成为中阳县一名响当当的企业家。创办洗煤厂以来,曹继平始终秉承着“致富不忘本,情牵家乡人”的观念,修路架桥、平整梯田、引水上山、发放福利……对振兴家乡事业的支持从未停止过。当地群众对曹继平的评价更是有口皆碑。

2011年12月,支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水峪村全体村民一致推选曹继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曹继平虽然生在水峪,但多年忙于经营企业,对村里的情况并不熟悉。这个带领群众致富的重任,令曹继平犯了难。

时隔多年,当时的情形仍令曹继平记忆犹新:村里的党员、常住的村民、有威望的老人都来了,为的就是给他吃下“定心丸”。老党员曹来年拉住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继平,你看今天来的,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人,都是关心村子发展的人。大家选举你当这个‘大家长’,就是想让你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奔小康,你尽管放开手脚干!”那一刻,曹继平深刻感受到乡亲们的信任和期盼,毅然决定挑起这份重担,立志改变水峪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从“煤老板”变为了“领头雁”,从这一刻起,曹继平风风火火地干起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番事业:把企业管理经验与支村“两委”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较短时间内使得支村“两委”各项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被村民誉为“最信任的当家人”。

水峪村是典型的纯农业贫困村,全村538户1896口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小手工作坊、外出打工为主,生活水平低、致富门路少。2013年,中阳县大力推行核桃富民战略,水峪村被列为核桃产业扶贫村。期盼富裕的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两山旱地相继栽上了千亩核桃树,但由于山路崎岖、干旱缺水,耕作困难、产量较低,一系列原因使核桃种植并没有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法门。

查到了贫困之症结所在,曹继平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为了拔掉“穷根”,上任以来,曹继平干的第一件事便是改善村民种地交通条件。在他的倾力付出下,投资150余万元打通了水峪村所有山坡地出行道路,高标准硬化了千亩核桃园区3座山的循环道路4公里;为解决园区缺水问题,投资300余万元,挖凿深井一眼,建千方蓄水池3座,铺设了5000米上下水管道,实现了核桃园区灌溉全覆盖。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种植标准……水峪村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核桃、粮食产量成倍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提高,村民们欢欣鼓舞。熟悉的土地上,展露出水峪村村民们丰收的笑容。

创业和扶贫相结合

多措并举共奔小康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上,曹继平一直将创业和扶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说:“带领乡亲们致富是另一种意义的创业,而创业就得有产业,过去那种给钱给物的扶贫做法很难巩固扶贫成果,也很难提高农民收入。只有以产业扶贫培育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致富。”

如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曹继平根据县委、县政府“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规划,牵头成立了中阳县益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800余万元改造,平整荒坡地26亩,建起了可存栏500头的特色养驴场,并从东北引进300头种驴进行养殖。在中阳县推出“3x+4145”产业扶贫模式后,合作社吸纳金罗镇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引导激励资金380.22万元,让每个贫困人口连续四年每年享受1000元的产业收益,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发展模式,水峪村的贫困户还依托红利带资入股到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就业、支持自主发展、销售农产品,均可取得收益。在发展特色养驴的同时,按照“以工补农、光牧互补、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曹继平在驴舍顶棚上,建成光伏电站一座,每年为贫困户发放光伏红利,连续受益25年。

一事通,百事顺。从前整日无事可做的水峪村村民,如今有了精气神,有了凝聚力,经济宽裕了,大家连穿衣打扮也变得时髦起来,不少人还买了摩托车、小汽车。如今的水峪村,村民们不仅把心思用在了农田、养殖管理上,而且开始寻求更多的挣钱门路,通过与朱家店煤矿、孝柳铁路火车站、煤运站等周边企业联系、洽谈业务,在曹继平与支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与带动下,还成立了“水峪村运输专业队”,全村60多户运输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车,在与车主自行单干时相比,车均收入提高了50%,户均增收达到了5万元以上。

人文与环境相辉映

增强百姓幸福感

要想兴村富民,文化教育必须先行。曹继平担任水峪村“当家人”以来,特别注重人才教育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先后投资100余万元用于教学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小学校园一所,为适龄儿童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投资300余万元,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各一座,配备了几十种健身运动器材和与时代同步的灯光音响设备。利用水峪村蕴藏千年的文化艺术底蕴,投资30余万元组建了80余人的旱船秧歌队和40余人的舞蹈队各一支,农闲时节村民载歌载舞尽情欢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要想兴村富民,环境建设必须提升。曹继平说,他所作的这一切最大的动力,就是想让水峪村走出一条由“黑”变“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乡亲们有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2016年以来,曹继平先后投资48万余元对1.8公里村中主干道两旁8000余平方米的绿化带进行了立体式绿化;投资40万余元安装了80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村内亮化全覆盖;投资30余万元打造覆盖全村的天眼工程;投资80余万元修建斜沟二坝到大坝溢流河函洞500米,确保水利工程造福于民。

为了解决好村内车辆乱停乱放、修理乱摊乱占的现象,曹继平投资150余万元修建了一流的停车场,既美化净化了环境又消除了不安全隐患,更解决了运输户停车修理、保养维护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挖掘、提升水峪村旅游产业,打造游园盛景,曹继平将后村原有的30亩水域面积扩大到50亩,大力开发游乐垂钓中心;同时,进一步扩大山头采摘园面积和增加采摘种类,在原只有干果的基础上扩充水果种植面积和大棚花卉种植,从前的土山沟,如今变成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果可摘、有鱼可钓的美丽乡村旅游景区。

“人一辈子,能给后人留点实质性的东西,比什么都强。”一路走来,曹继平总用这句朴实无华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崇高使命。“我的梦想就是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让水峪村美起来,让羡慕的眼光看过来。” 曹继平说,让群众最满意的答卷莫过于这三句话。相信在曹继平的带领下,水峪村的田园牧歌之梦终将不是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