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的擂茶
闽北日报 2018-12-13 11:39:02

说起擂茶,儿时那悠扬的擂茶歌又萦绕在我耳旁。上世纪60年代,光泽的主街二一七路,路面还是沙包土铺成的,两旁多为木头房子。孩子们平时都在街上玩耍,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蚂蚁排着整齐的队形前行,人称蚂蚁搬家。每到这时,妮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围过去,用本地方言齐唱擂茶童谣:“蚁公、蚁嫲,快即归来食擂茶……”这歌声,天真无邪、优雅稚嫩、无忧无虑。

那时,喝擂茶,是光泽街坊邻里大妈大婶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们常常伴着擂茶歌的调子制作擂茶,聚在一起喝擂茶时更会齐声和唱擂茶歌。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无师自通了。

擂茶,在光泽也叫做“药茶”,古已有之。早在唐朝时光泽就已出现了擂茶,到宋朝时已经很流行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光泽古茶演乡有个姓雷的畲族医师,在自家诊所门口长期摆放着一口大缸,缸里每天都装满了一种可口的药茶,供南来北往的乡亲们饮用。这种药茶是雷医师在长年的行医生涯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它用茶叶和多种中草药一起加水用文火慢慢熬制。雷医师还根据乡亲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性,按照当地不同节气的变化规律和一定的药理,每天在药茶里增减一些中草药,不但为乡亲们解了渴,也不知不觉地解除了乡亲们的一些常见毛病,有健身强体的作用。雷医师的名声由此大噪,大家纷纷效仿雷医师的办法熬制药茶,并把这种药茶亲切的称之为“雷茶”,广为传播。随着雷茶制作方式由原先的以“熬”为主,演变为后来的以“擂”为主,雷茶也就成了“擂茶”,喝擂茶的人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现在。

制作擂茶,茶叶是一定要用到的,它是神农尝百草最早发现的中药之一,具有提神解渴、消食解毒的功效,当年神农遍尝百草中了毒,靠的就是用茶叶来解的毒。制作擂茶所用的“茶”,一般是用绿茶,讲究一点的人家,一定要挑选生长在高山石壁上的“岩茶”来做。其次要用到甘草这味著名的中药了,它具有“和百药、解百毒”的神奇功效,中医药界称之为“国老”,可见其地位之高,医生开处方就直接写“国老”若干用量,药店里的店员就懂得该怎么抓;第三,要用到的是叫做“茵陈”的这味药,但这个“茵陈”并不是药店里那味也叫“茵陈”(绵茵陈)的中药,而是本地特有的一种草药,但二者的功能主治却是一样的,都可以很好地起到清湿热、降肝火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它还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很招光泽人的喜爱,在圩场上很抢手,五六棵茵陈绑成的一把有时可以卖到6-8元钱。此外,还要用到紫苏、薄荷、陈皮、川芎、肉桂、生姜、白芍等光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中草药,无非是品种和分量的加减,其在药茶中的作用都各有所司。

有些擂茶是有充饥果腹解渴作用的。做这种擂茶时,可选用茶叶和粳米、芝麻、花生、豆子等原料,有些原料须事先经过炒制,这样可以产生逼人的香气,使做好的擂茶更像是一种独具风味的特色饮品,令人食欲大增。东家在用这类擂茶招待亲友时,往往还会准备一些小炒,如:豆角干、茄子干、葫芦干、腌菜干等几个“干菜”,还会端出炒好的花生、豆子、瓜子、米花等几盘“果子”,用于佐茶,以尽显主人的热情与好客。

无论是药用的擂茶也好,还是充饥的擂茶也罢,人们在实际制作和饮用时,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东家在选用原料和用量方面,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掌握,这使得各家擂茶的风味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制作擂茶,对于那些善做擂茶的大婶大妈而言,是拿手好戏、小菜一碟。她们用的工具主要是擂钵和擂棒,擂钵是陶质的,大小与小的脸盆相当;擂棒是木质的,据说用山茶树杆做成的最好。制作擂茶时,先把备好的各种原材料放进擂钵内,用擂棒将擂钵里的原材料慢慢擂成细末。擂的时候,擂棒一定要朝同一个方向打“磨磨圈”,不可随意乱捣,同时还要逐步往擂钵里加一些温开水或山泉水,将擂钵里的材料擂成糊状,再加进适量温开水或山泉水至预定的量或所需的浓度之后,用一块方形麻布过滤到另一个容器里,至此,一盆擂茶就大功告成了!

擂茶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充饥、解渴,且制作简便、经济实惠,是款待亲朋好友的佳品。一直以来,喝擂茶的习俗在光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成为光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生活方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