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东大门”的嬗变 ——厦门市翔安区掠影
闽北日报 2018-12-06 16:55:37
15年前,这里被人们称作“风头水尾”的偏远、荒凉之地;15年后,这里已蜕变成为“业翔民安”的滨海新城。这里,就是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区,厦门发展最快的“东大门”。
10月26日至10月29日,由厦门日报社、翔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城市党报社长总编“笔绘墨彩新时代·走进翔安看发展”采风活动在翔安举行。
从“厦门第一村”马塘村,到郁郁葱葱的大帽山,到瓜果飘香的大宅社区,再到与金门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嶝岛。来自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们马不停蹄,足迹遍布翔安乡村振兴火热现场的多个重要点位,实地体验翔安区建区15周年的华丽蜕变。
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视察厦门时,提出“跨岛发展”战略构想。次年,翔安区成立。
背靠特区,面朝大海,翔安人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连续多年成为厦门最快的“增长极”,15年取得了生产总值20倍的增长,一举由“风头水尾”的荒凉沉寂地蜕变为绽放夺目光彩的新区。
跨岛发展不仅是建新城,还有勃发生机的古老村落。目前,翔安已策划生成渔港小镇、食尚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新圩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及60个美丽乡村建设在该区“多点开花”;澳头渔港特色小镇兴建了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小镇客厅”等文化设施,定期举办面朝大海·超旷澳头文化艺术季,彰显了浓浓的“文艺范儿”。
马塘村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村企共建”发展模式,将上世纪80年代的“瘦马塘”建成了现在的“富马塘”。2016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如今的马塘村村民全部入住错落有致的别墅,供电、给排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等管线均埋入地下管廊,形成环保生态的美丽家园。
大帽山田园综合体不仅有古朴的村落、特色的民宿,还有农民漆画展、山境集市、儿童牧场、乡食手作、乡村民谣、露天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展现了当地人文特色,又体现了历史沉淀。“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大宅社区推行“支部+协会”模式,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
跨过大嶝岛,走上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的小嶝岛,站在海边向东眺望,金门近在咫尺清晰可见。如今,以养殖海蛎、紫菜为主的小嶝岛至今仍保持着完好的原始渔村风貌,“人工死海”、650年树龄的八闽铁树王、2000多米长的人防地道以及其他诸多的名人故居、炮战遗址、明碉暗堡,让众多客人流连忘返。
从一张白纸,到一张宏大的时代画卷,翔安用了短短15年的时间,写下了中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生动案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