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夷“石乳”
闽北日报 2018-12-06 16:47:02

明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

许次纾乃广西布政使许应元的小儿子,因跛而不能应举为官,他在《茶疏》中说“余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意思是:“我在书房读书、写作,没什么要紧的事,唯有与茶圣陆羽一般的嗜茶爱好。”以他的家庭背景,天下名茶自然是基本都品过的。而作为茶痴的他,对茶的要求与品评又都较为苛刻,由此可见武夷茶的优秀。难怪早在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就写诗称赞武夷茶: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这一夸就把武夷茶夸到了“冠天下”与“仙人栽”的地步。其实更早就有慧眼识茶之人夸赞武夷茶了,如晚唐进士徐寅的《尚书惠蜡面茶》: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再比如更早到唐僖宗年间的中书舍人孙樵所写《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将武夷茶赞誉成了“月涧云龛之品”,并以其出色的 “晚甘”特征为其命名为“晚甘侯”。

武夷茶到底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让历史上如此众多的名人逸士为其拍案叫好呢?我们看看历史上内行的茶人是怎么说的。北宋工部侍郎,著名词人、宰相晏殊的岳父,闽北人李虚己作诗道:

石乳标奇品,琼英碾细文。

试将梁苑雪,煎动建溪云。

清味通宵在,馀香隔坐闻。

遥思摘山月,龙焙未春分。

诗中提到了“石乳”,盛赞其“清味通宵在,馀香隔坐闻” 。同样是北宋著名茶人,亦是闽北籍的熊番,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说道:“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枝叶尤茂,至道初有诏造之,别号石乳。”明确点出了“石乳”生长在石崖之上。北宋状元沈遘(应举前当过小官被降一等点成了榜眼),作《七言赠杨乐道建茶》诗:

建溪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羸病从来苦多饮,高情应只属诗人。

此诗赞的就是长在建溪石头山上的早春之茶。也许有人会说,这“石乳”“建溪石上”不一定特指武夷山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确凿的证据。在宋末元初楷书大家赵孟頫《御茶园记》的开篇就写道:“武夷,仙山也。岩壑奇秀,灵芽茁焉。世称石乳,厥品不在北苑下。”意思是:“武夷,如仙山般美丽。岩壑奇秀,岩茶茁壮生长。世世代代被称作‘石乳’,其品质不在北苑贡茶之下。” 赵孟頫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石乳”世世代代都是武夷岩茶的称呼。

元朝福建道委派的武夷贡茶督造官张涣,在其所作的《重修茶场记》一文中指出:

建州贡茶,先是犹称北苑龙团,居上品,而武夷石乳,湮岩谷间,风味惟野人专……然灵芽含石姿而锋劲,带云气而粟腴,色碧而莹,味饴而芳。采撷清明旬日间,驰驿进第一春,谓之“五马荐新茶”,视龙团凤饼在下矣。

意思是:闽北的贡茶,先是北苑的“龙团凤饼”最为人所称道,是贡茶中的上品,而武夷的“石乳”则淹没在岩石山谷之间,那独特的风味仅为隐士与乡野之人所拥有……然而武夷山的茶芽如有灵气一般,含着岩石的精华,有着霸气的劲道,带着云雾的清爽,透着丰裕的美好。色彩翠碧、晶莹剔透,芳香扑鼻、回味甘甜。采摘在清明前后的几天,赶制好后,乘着驿马奔驰进京,进贡头春贡茶,称为“五马荐新茶”。优秀的品质超越了北苑的“龙团凤饼”。

文中点出了武夷茶之所以好的原因,那是因为生长在岩石山上,吸收了岩石精华,所以“锋劲”。而“锋劲”的意思就是劲道有如刀锋一般锐利霸气。这可真是将武夷“石乳”优秀的品质,描绘得入木三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