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中国保险报网 2018-10-17 13:45:36

□记者 袁婉珺 王方琪

日前,由山东省潍城区人民政府、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日韩健康养老产业高峰论坛”在山东省潍坊市鲁台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共同就养老产业跨境投资合作展开对话,深化中日韩三国在康养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科学推进医养结合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医养结合是一个新生事物,当前对医养结合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医代养。医养结合不是鼓励过度医疗,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十分强烈,如果这个制度掌握不好的话,会加剧过度医疗。医养结合的重点不是简单的“医院+养老院”或者“养老院+医院”。二是窄化医养结合。医养结合的“医”包括前端的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也包括后端的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实际上是一个大健康的全过程。

怎样科学推进医养结合?吴玉韶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理念。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到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实际上是一个全过程、全链条的提供老年人的健康护理,所以医养结合应当是树立大健康的理念。二是要真正以居家的健康服务为重点。老年人最需要的医养结合服务实际上是居家的、社区的、家庭的服务,这些其实是医改要解决的。三是大力发展康复护理服务。医养结合要更多突出为老的特色,老年人健康刚需是康复护理。所以要树立积极老龄观,把关口前移,注重失能失智的预防。四是大力发展老龄健康产业。

吴玉韶认为,未来五大老龄产业非常有希望。一是老龄健康管理业;二是老龄照护服务业,三是老龄康复辅具业,四是老龄精神文化业,五是老龄的宜居环境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桑滨生指出,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特色,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养结合,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医药不仅在我国健康保健中发挥作用,现在也走向了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整个人类追求自然理念,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与亲睐。现在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中,中医药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中医药的科研也受到了各国的重视,现在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都在研究中医药。

医养结合中的保险机遇

中国人寿集团养老资深专家卫新江认为,中国养老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是医养保结合。

中国的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起点就更得考虑如何超越的问题。卫新江主要谈到四个问题:

第一,目前国内养老的现状。目前国内养老的现状是观望居多,叫好不叫座。原因一是商业模式不清楚,二是营利模式不清晰,三是新兴产业规则少,四是零散产业难,五是服务老人细节多,六是整合资源难度大。

第二,为什么国际上的保险公司都不做养老,而中国要做?虽然中国保险发展比较晚,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国际同行。第一个超越是线上交易,我们可以全部在线实现。第二就是在医疗这部分。日本的医疗是交给社会福祉机构,让福祉法人去做。我国是政府通过“放管服”,政府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保险公司来经办、承办。这是属于中国的特色。

第三,应该如何超越?来自日本的数据表明,日本的人均寿命是87岁,一个人活到87岁的话,其中有12年需要别人照顾。日本人最担心的是什么?人口老龄化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活的太长了导致的护理费用的开支问题。日本有介护保险制度,日本个人掏腰包的还占30%,这个是必须的;如果个人一分钱都不掏,这种制度已经被证明实际上是不可行的,个人必须负担一部分,这个制度才是可持续的。而解决这个30%的缺口就给护理保险提供了商机,在设计中国养老模式的初期就同步设计护理保险就是中国的超越路径。

第四,医养保结合的中国路径。具体而言,我们的超越路径就是医养保结合。医养结合很美好,但这些都需要钱,没有钱,这些美好的东西是得不到的。保险的功能就是提前规划,如果没有保险,那么医养是不可持续的,是没有保障的。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提前规划养老问题、保险问题,应该是能够把中国的医养保三者结合,找到转换的动能,把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个新的驱动力,我国养老产业是可以后来居上的。

在大健康领域进行产业实践

北控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养老投资经理杨天赐介绍说,北控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关养老的板块叫北控医疗,主要是负责大健康领域。目前有五大板块,一是医疗,二是养老,三是新兴产业园,四是金融投资平台,五是大健康领域。

杨天赐介绍说,北控首先会做一部分医疗服务,主要以医院为主。其次在医院的医疗之外,会附属一些家庭医生,在家庭医生的外围,我们为这些医院,包括教育、养老的高端设施提供居家医养服务。

其次是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板块目前有两个品牌,一个是金太阳,主要是在福州;二是宏泰,主要是在江苏的无锡。目前整体的业务量,服务过的老人大概在70万人左右,床位数在1700张左右,服务的站点大概有400多个。下面共有六家养老机构,其中三家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在90%以上。

总体来讲,北控是沿着大健康的领域来前进,培育新的养老、新的医疗的业务和模式是一直的目标。目前整个集团的重点,是进行健康管理产业的实践,分为三个级别,医疗级的健康管理、消费级的健康管理和休闲体验级的健康管理。

加强国际养老合作共赢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委员会会长陈玉琢分析认为,中国养老服务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人员专业化,表现在专业人员在增多,培训力度增大,从业地位要提高。二是服务标准化。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和时间的增长,我们的标准会越来越多,标准体系会日益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三是经营品牌化。四是发展连锁化。

陈玉琢指出,中日要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但是,我们跟日本进行合作也不能盲目,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进行合作。第一,日本投资中国。第二,中国投资日本的养老企业,进入日本的养老市场。第三,日本模式输出中国。第四,日本产品输出中国,日本产品的科技含量高,设计精心,老年辅助用具输入中国,是目前我们国家应该从政府层面推动,从行业方面引领,从企业方面应该进行努力的。

陈玉琢认为,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我们的服务项目运营管理,二是日本服务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三是服务人才的培养,四是养老服务辅具的提供,五是养老服务品牌的合作,六是养老服务人才的输入。

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成海军分析认为,中国和日本养老产业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里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双方的共性特征,二是差异性特征,三是发展趋势和交流。

成海军认为,中日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四个共性特征。一是中国和日本在老龄化的程度和发展速度上是有相似之处的。日本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总人口是1.27亿,65岁老年人占26%,是全世界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7年我们的老年人口60岁以上是2.31亿,老龄化程度是17.3%。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速度来看,我们的老龄化率应该是有几个特点:发展的速度快,失能化、少子化、空巢化的特点比较突出。日本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中国未来将和日本的这些特点接近。二是养老服务业达到一定规模。 日本的养老服务业高度发达,日本的介护业在世界也是一流的,标准高、服务质量好,它的优势在于拥有完备的制度保障以及规模比较小,灵活性比较好。三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两个国家的养老服务业都形成了一个外表看比较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比较初级。日本的制度构建、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程度比较高。四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不足。现阶段我国养老人才有十个特点:薪酬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整体素质低、职业待遇差、缺乏培训机会、晋升空间少、社会地位低、年轻人不愿意干、机构招工难、人员流失高。发展养老服务业人才是关键,目前,中日两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成海军进一步分析了中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差异性。一是立法具有差异性。从立法的角度看,世界100多个国家都有老年人相关权益保障的内容,在立法的条文中大体是两个类型,第一个是分散模式,把老年人相关的权益、福利、服务等等应该享受的内容,散见于各种专门的法律当中。第二是集中专门的立法。在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日本整个的战略主要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而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和初步阶段,主要靠的是相关的政策。二是机构的类型和模式不一样。日本的养老服务模式和服务设施多样化。日本的机构分为福利型、保健型和医疗型三种,分别针对是三种不同的人群。

成海军指出,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都面临着共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老龄市场的发展,企业如何在老年市场中能够获利,通过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如何能给予老人提供多方面的养老服务。最应该做的是“走出去”“引进来”,加速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用国外模式、理念冲击自身短板,才能快速发展,稳步提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