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诚人寿:两位巨人的握手
中国保险报网 2018-10-12 10:37:50

□成文杰

2000年,中国首家中英合资寿险公司在广东广州成立,书写了中英两国金融合作史上的一段佳话。2018年,这家公司迎来自己的第18个生日。18年来,中信保诚人寿从起步到转型再到成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实现了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在传承中融合优质基因

“两位巨人走在一起,必将成为行业的领导者。”2000年10月13日,在中信保诚人寿(原名信诚人寿)的开业仪式上,时任英国副首相的约翰·普雷斯科特如是评价。

普雷斯科特口中的“两位巨人”,指的便是中信集团和保诚集团。因为强大的股东实力,中信保诚人寿自成立之日起便自带深厚底蕴。这份底蕴并不是股东实力的简单累加,而是传承、融合和发扬来自股东的文化基因。因为传承,中信保诚人寿在表现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信气质的同时,也从保诚集团170年的保险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因此,中信保诚人寿在早期发展阶段便书写了多个行业纪录:2002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发行多媒体《客户权益手册》的保险公司;2003年,成为原中国保监会最新精算规定出台后首批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之一;2004年成为第一家进行保单条款通俗化的试点公司,同时也是首家获得批准实施通俗条款的保险公司;2007年,在业界推出“及时予”重大疾病保险,对10种常见的重大疾病进行早期理赔,改变了“不到严重程度不理赔”的保险行业惯例……

在挑战中开创新局面

2009年,中信保诚人寿实现首次盈利。然而,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后,中信保诚人寿也开始遭遇发展的瓶颈。2010年至2012年,公司业务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滑。但随着新一届管理层的到来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中信保诚人寿开创了业务发展的新局面。

2012年,公司确立了以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为公司治理基本原则。自2013年起,新的管理层秉承“变革与创新”的经营理念,围绕“优化四项机制、打造四大能力、突出一个转型”的工作方针,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评价机制、人力使用机制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并通过积极寻找市场发展空间、产品管理与创新突破并举、提升投资能力等举措,为公司发展再添新动力。

一方面,中信保诚人寿通过深耕高净值客户市场,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2014年,中信保诚人寿推出高净值客户专属高端子品牌“传家”,填补了国内高净值人群专属保险品牌空缺。另一方面,尽管短期高现价产品让不少中小公司在保费规模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但中信保诚人寿始终保持发展定力,精耕细作保障型保险业务。以“惠康”系列产品为例,该系列产品自2015年推出以来,经过不断升级,到2017年,该系列产品在公司新业务价值占比中排名第一,占比达到53%。

在合规稳健中高质量发展

随着近年来公司步入发展新阶段,中信保诚人寿也在调整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

2015年,中信保诚人寿制定《中信保诚人寿战略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确立“将中信保诚人寿建设成服务全面、特色突出、风控严密、资本充足,能够提供最好的保险、方案的综合性人寿保险公司”的战略定位。自该战略规划实施以来,中信保诚人寿始终在风险管理方面保持着亮眼的成绩:在双方股东的初始投资仍维持在23.6亿元的情况下,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5年的160%上升至2017年末的290%;自2016年一季度至今,在监管部门已公布的10次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中,公司连续获得“A类”评级,是唯一一家连续10“A”的合外资寿险公司;2016至2017年,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开展了偿二代下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SARMRA),公司连续两次位居寿险公司前列。

在坚持稳健合规经营的同时,中信保诚人寿在价值和规模上也获得了快速增长。2017年,公司的新业务价值22.6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38%;原保险保费收入120.2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31%。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上半年,在保险行业规模保费和原保费均呈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中信保诚人寿原保费增速达到1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行业新单原保费同比下降42%的情况下,公司新单原保费仍旧实现正增长。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公司的内含价值达到168.1亿元,总资产超过692.4亿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