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村的“健康守门人”: 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新青白江 2018-10-09 16:56:05


“血压血糖都正常,心电图也蛮好的,我上次给你开的药要每天按时吃哦!” 

“大爷,饮食上吃清淡点儿,每天把窗子打开通通风哈!平时干活不要做久了,注意多休息……”

 几场秋雨让弥牟镇狮子村的桂花树早早的开了花、清香扑鼻。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第三团队每周定期到村里开展义诊义检,并为部分村民上门服务。

“我今天签了协议,也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了!身体有啥不舒服,就给家庭医生打电话咨询。”半个世纪以来,从当年的“赤脚医生”,到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变换,让村民们由衷感慨。

一个“赤脚医生”的成长


50年前,狮子村还叫挺进村。说起当年的就医经历,曾大爷记忆犹新。他说:“我如果病情不严重,就自己到村卫生站找李医生看病,如果起不了床,就让家里人到卫生站请李医生。当时的李医生,就是赤脚医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乡村都有“赤脚医生”。那个时代,医科专家奇缺,一时培养不出那么多专业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急。

曾大爷口中的“李医生”,就是李佑成。50年前,李佑成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一次推选。他参加了弥牟公立卫生院“赤脚医生”培训班,结业后回到挺进村(现狮子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开始走村串户给乡亲们治病,这一干就是4年。

那时一个村一个“赤脚医生”,在乡村当“赤脚医生”很辛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没有固定的工资,只有一些微薄的补贴,根本解决不了自己的生活,因此白天还得赤着脚参加生产队劳动。他说:“不管深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只要有病人来,就要为病人看病打针服药。自己治得了的,就尽力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议送医院治,有时还亲自陪着送去。”

当年的“赤脚医生”,因医学、病理等知识有限,大病、重病、复杂的病治不了,他们能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一些头痛脑热、擦损外伤等小病。虽说是小病,但能得到治疗和解决,也大大方便了村民。因此村民十分敬重“赤脚医生”,都认为他们是村里的大知识分子、救命恩人。只要提起李佑成,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在村里,李医生不仅是医生,还是我们的亲人。无论小病大病,他都尽心诊治,有时还陪同到医院忙前跑后,直至患者安排妥当。”

李佑成说:“在血吸虫病盛行时,村医们背着药箱挨家挨户登门问诊,送药到手、看服进肚、不咽不走。那个年代,没有医疗保障体系,乡村医生解决了大部分农村人看病的难题。”1973年,李佑成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在村民推荐、统一考试后,他成了成都中医学校一名学生,专攻中医药。从成都市中医学校毕业后,1981年,又到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古典医著”理论提高班进修一年,从此“转正”。

当“赤脚医生”的经历,给李佑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他深切体会到老百姓看病的无奈,因此常开“简、便、廉、验”的药方。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产后癃闭”病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春泽汤加味合盐葱熨脐法”,效果好,临床治愈率高。在50年的从医生涯中,痴爱中医学的他不断揣摩,对治疗慢性胃炎、肠炎、失眠、更年期、风湿痛、颈腰椎病、小儿咳嗽等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认真发掘和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除用于临床实践外,还将其精华撰写成《温贤本医案选编》。以后,在全区第二届“名中医”评选中高票当选,这也是众多患者对他工作的肯定。

“我们一家四代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李医生,吃一两副中药,就药到病除了。”家住弥牟镇火星社区的王婆婆感慨的说,“我是看着李医生成长起来的,当年我嫁到狮子村的时候,李老师已经坐诊了,当时他只有10多岁。”

从最初看病用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满村跑,到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干了50年基层医疗工作的李佑成,亲历、参与了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见证了百姓健康福祉的不断增进。


家庭医生团队进村来


几年前,李佑成到了退休年龄,由于放不下自己的患者,选择了回院继续坐诊。

医院除了定点坐诊的医生,还有一批医生每天都下乡去,就像50年前的李佑成走村串户为群众看病一样。

看似一样,其实又不一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家庭医生”。李佑成经常看到他们在医院进进出出,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金秋9月,农忙时节,曾大爷杵着拐杖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看着田野里热闹的收获场景,感到非常舒坦。这与他当初以为只能依靠轮椅度过下半生的设想,截然不同。

8年前,曾大爷由于中风导致右侧行动不便,出院后因为缺乏专业的康复训练,以至于身体状况“原地踏步”,生活很难自理。

在李佑成曾经工作过的狮子村,如今担任该村卫生站负责人的郑学强说:“想要服务好村民,就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作为村卫生室,治疗常见病、多见病没问题,可是对于康复医学,却有心无力。而这种局面,在市二医院、区人民医院、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长期对曾大爷提供上门服务后,得到了改变。

原来,家庭医生团队根据曾大爷出院后在家里康复的情况,对他进行了四肢肌力及张力、关节活动度、手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测试,对其身体功能状态进行了详细了解,现场指导他及其家人康复训练技巧。如今,通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他的身体大有好转。他说:“现在,我可以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还能走到村里的‘幺店子’喝茶了。”

“医生到家里来指导我康复训练,还签了约,以后就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了。”说起40年来改革开放的变化,曾大爷坦言,政府提供这项服务,给像他这样的老年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前看病医生都不固定,每次去医院还要重复做一些检查。签了家庭医生之后,医生固定了,非常了解我的个人情况和用药情况,我只要说一说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可以开1-2个月的药,而且晚上遇到突发情况还可以直接给医生打电话。”

曾大爷的家庭医生姜小进坦言:“在上级医院的帮助下,我们提高了康复医疗技术、指导村医跟进家庭康复巡医,建立起康复治疗的绿色通道,将这条康复之路铺到更多的患者家中,为他们提供快捷、高效的康复医疗帮助,增强了百姓的康复意识,使患者能够真正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有尊严的生活。”

如今,像“三级共管”的家庭医生团队登门服务的活动,在狮子村司空见惯。

打开姜小进所在的弥牟镇公立卫生院家庭医生第三团队(狮子村)医护人员名单,共有13名,由区人民医院、弥牟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的相关人员组成。专业涉及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全科护士、护理等。相较于50年前“赤脚医生”,如今的家庭医生团队,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李医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赤脚医生,还是家庭医生,转变的是身份,提升的是能力,不变的是为民服务情怀。”姜小进表示。 

看成绩

从一个村或两个村一个“赤脚医生”,到如今的村村建卫生站,由430人组成的55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不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签约16346人,有效签约率达50.97℅,还建立了覆盖辖区居民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三大资源数据库。

2018年,我区圆满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任务,在接受成都市2018年度绩效考核中荣获全市第二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完成等均荣获先进称号。居民档案、老年人管理、重精管理、结核管理、卫生监督协管、避孕药具、健康素养等板块,均获得市级第一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