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看保险:沉迷才是风险
中国保险报网 2018-09-07 09:45:57

□黄明明

最近,一则关于游戏的悲剧事件引起游戏玩家和家长们的震惊和警惕。

8月30日,13岁的徐天赐从亲戚家的4楼坠下,被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徐天赐在8月30日零时47分坠楼,坠楼前一直在玩一款叫做“绝地求生”的游戏,也就是玩家口中的“吃鸡”。

徐天赐的母亲说:“他玩的游戏叫‘吃鸡’,里面叫小孩跳楼没关系的,出一点血人又会活过来。”在“吃鸡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跳窗的方式,从房间中出来,且仅仅会受一点伤,并不危及生命。目前,警方已经排除了徐天赐他杀身亡的可能,但不排除孩子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做出了不理智行为而导致跳楼。

如果说,这样盲目模仿以致送命的行为还比较罕见,那么为了玩网络游戏,花费大笔钱时的现象更为常见。来自浙江宁波宁海的姚先生去银行取钱的时候,发现妻子去世前留给儿子的10万元变成了3元。据了解,孩子的妈妈早在3年前就因病去世了,为了孩子的未来,妈妈在世时用孩子的名字给他办了一张银行卡,并往卡里存了10万元。根据银行流水数据显示,卡上10万元陆续通过线上转账转出去的,单笔多则3000多元,少则几元。这让姚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问了儿子才知道,这些钱都是儿子打游戏买装备花出去的。

再比如,王阿姨住在浙江杭州女婿家,因为丈夫和女儿都在外打工赚钱,女婿每天都在跑网约车,家中小外孙就由她一人照顾。外孙迷恋上了一款热门的手机游戏。一天,王阿姨翻看外孙手机时发现,外孙的手机竟然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王阿姨听了外孙的话,赶紧去查银行卡的余额,王阿姨卡里有4万多元的养老钱,没想到竟然在20多天的时间里,被小孙子花掉了3万多元。

除了对于身体的伤害、财物的损失之外,游戏上瘾也在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现实和游戏的交互中,难以分清楚。有的人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从而隔绝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媒体报道了这样一起案例。河北唐山市民张红敏的儿子读小学五年级,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她坦言两个孩子常抢着玩手机、游戏机。“我儿子小学二年级时就玩游戏上瘾了,趁我们不注意就拿着手机打游戏,家里来客人也不打招呼,头也不抬盯着游戏,已经近视了。我女儿受他影响也喜欢上了打游戏。”

事实上,这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周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很多,中小学生普遍都有电子设备以及网游对年龄、游戏时长等不设限被认为是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两个最主要原因。

沉迷网络游戏危害巨大,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建立起“防护网”“保护墙”。新华社一篇题为《不能让农村青少年成网游成瘾“重灾区”》的时评指出,家庭和学校应努力为他们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加强教育引导;监管部门需进一步从内容、形式到游戏种类等各方面强化游戏监管,加大整治力度;对游戏运营公司来说,社会责任不是可有可无给“脸上贴金”的表面文章,而应成为关系企业存亡的根本所在。事关民族未来,绝不能放任游戏企业靠诱导青少年成瘾来猎取财富。

防的是沉迷而非网游。《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评论称,严管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消除网络游戏的负外部性,才能让玩家、产业、社会达成共赢。妖魔化网游是不理性的,呼吁取消网游是不现实的,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网游。

诚哉斯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