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保险带” 湖北宜昌保险业精准扶贫观察
中国保险报网 2018-09-06 14:26:48

□刘珍

3个月前,湖北宜昌兴山县南阳镇柏杨村村民甘元坤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尿毒症,必须肾移植!

躺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床上,甘元坤忐忑不已,他要把命托付在医生手里,而救命钱就全靠健康扶贫医疗保险了。

太平财险宜昌中支公司副总经理胡兵(左)、枝江支公司经理闫斌(右)与枝江市顾家店镇白鹤冲村村支书(中)在实地测量棉花种植面积。

甘元坤是贫困户(红卡户),从5月1日确诊尿毒症开始接受内科治疗,到进行肾移植手术,直至5月28日好转出院,29天里,医疗费用高达43万元。然而出院那天,他实际自付费用只有5002元。连甘元坤自己都不敢相信:“有了政府的关照,各种医疗保险一报,我可算捡回了一条命!”

贫困群众抵御风险能力差,很容易因病、因灾、因市场波动等因素致贫返贫。宜昌市保险业秉承社会责任,“精准”锁定贫困群众的人身、财产保障需求,帮助贫困群众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战略落地。

扶贫扶到根子上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2017年7月,宜昌结合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依托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数据,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机制。甘元坤就是受益人之一。

“保险扶贫就得扶到根子上,不仅能解决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还要在帮助贫困户控制、管理风险的同时,能精准对接需求。”宜昌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勤说,宜昌市保险业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保险在扶贫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保险市场化机制,对受灾贫困人口精准补偿;通过融资增信功能,帮助贫困地区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发展转变。

人保财险宜昌市分公司在夷陵区探索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初步形成“东边柑橘西边茶、中部粮油和蔬菜、生态畜牧及其他”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有超过35%的贫困户以发展生态畜牧为增收手段。不仅如此,在远安、兴山等部分县市区结合当地农业生产资源和特色,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扶贫保险的推广。

对于种植户而言,靠天吃饭似乎是铁律。每逢大灾过后,兜底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是防止因灾返贫的一道最佳防线。

去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本是桃棉成熟的关键期,棉花种植大市枝江却连续下了20多天的雨,大量棉桃脱落、霉烂在地里。2017年10月18日,负责承保棉花保险的太平财险获悉灾情后,由太平财险湖北分公司牵头组织专班,赶赴现场,对枝江市棉花灾情进行查勘定损,并迅速与政府部门、种植大户、村委会、受灾农户代表协商,确认所有承保棉田均受灾,共计赔付585万元。2017年10月25日,分户理赔清单开始在各村公示,次日开始支付赔款,赔款直接打到农户的银行卡中。

“从上报灾情到理赔款到手,只有半个月时间,没想到保险公司的理赔这么及时!”棉农朱建国说,灾情来了,保险兜住了损失,保住了他恢复生产的信心。

“棉花保险”只是宜昌保险业大力推进农险扶贫的一个缩影,宜昌一直在不断提升支农惠农的力度和水平。

撬动资金投向老少边穷

开展精准脱贫工作的过程中,保险业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宜昌保监分局大力推动下,宜昌保险行业立足于保险机制在放大扶贫资金效用、分散致贫返贫风险、实现精准保障等方面独特的机制优势,撬动金融链条,让困难群众获得资金支持。

2018年1月以来,一大批医保惠民政策在宜昌市全面落实。“如果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是‘普惠制’,针对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那么,大病补充保险就是‘特惠制’,针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障。宜昌保险业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对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城乡孤儿住院费用全额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院费用给予90%的兜底保障。”

在保险扶贫的道路上,不断创新的扶贫方式也为广大特困户撑起了“保护伞”。太平洋产险宜昌中心支公司刚刚引入“脱贫保”“防贫保”保险产品,一方面满足贫困群众意外伤害、大病医疗等一揽子风险保障,一方面把非贫低收入户纳入到保障范围中来,使得这部分人群在发生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受到防贫救助,巩固贫困人口脱贫和防止返贫的物质经济基础。

“在宜昌,一批新的保险扶贫产品刚起步,未来可期。”王勤说,参与扶贫攻坚,是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宜昌保监分局将加快扶持创新型产品的开发速度,让保险的根基在宜昌扎得更牢、延伸得更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