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读不尽 千古总含情
中国旅游报 2018-09-03 07:43:00

□主讲人 周郢

周郢,著名泰山文化学者,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泰山历史与文献研究。至今已出版《泰山志校证》《泰山与中华文化》《泰山国山议》《碧霞信仰与泰山文化》《明代名臣萧大亨》《羊姓史话》《泰山书院编年事辑》等著作10余种,在《历史研究》《文学遗产》《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史学汇刊》《红楼梦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市社科项目多项,作品多次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与山东省、泰安市社科成果奖。曾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及韩国、日本、德国、越南讲学,并在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作泰山讲座。

泰山不仅是一座山,同时也是一部天壤间的大书。古人把它称作是一部“石书”,现代作家把它比作是“文化长卷”。

目前,与泰山文化相关的新发现和新研究,正迅速推动着泰山旅游不断推陈出新。比如结合新发现的灵岩寺明代“借兵暹罗”碑、越南名臣与高僧泰山碑铭等,面向东南亚市场,可打造“泰山南亚文化之旅”。再比如四大名著与泰山有着密切关联,可衍生出“泰山名著文学之旅”等相关旅游产品。所以,振兴泰山旅游业,首当推进泰山文化研究。

读泰山:文化长卷历史石书

泰山这部“大书”,得从泰山之名和封禅之礼读起。

泰山之名最早的意思,就是大山。因为最早生活在东方的先民活动范围有限,泰山在他们眼中不仅是天下最中,也是天下最美的那座山。后来随着先民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发现还有很多这种大山。为了区别,先民就在“大”底下加上了一个点,于是就变成了太阳的“太”,意为大中之大。再后来,先民从东方走向中原,从中原又走向四隅,发现像这样大山中的大山还有很多座,那如何再凸显他们面前这座心中最崇高、最神圣山的地位呢?于是第三个字出现了,就是今天用的“泰”字,这个字的含义是大中之极,“泰山”也就是大山中最神圣、最崇高之山,赋予了泰山尊贵无比这一神圣含义。

泰山之所以认定为大山之宗,源于它还是一座封禅之山、帝王之山,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精魂的“精神之山”。

传说上古时,“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第一个把它推上政治舞台的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从都城咸阳率领群臣,不远千里来到泰山,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皇帝封禅,并在泰山立起了秦刻石和无字碑,留下非常多的历史遗迹。

这个事件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郭沫若就曾说,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既然皇帝都朝拜泰山了,那天下谁还敢藐视泰山呢。所以从秦始皇开始,泰山就变成了历代正统王朝认定的唯一的封禅圣山。秦始皇之后,又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五位帝王踵迹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使泰山之声名显赫,超越了中国境内所有的名山大岳。

泰山如何成为“帝王之山”的?这就要从泰山神的人格化讲起。

泰山崇拜最早来源于先民的自然崇拜。汉魏以后,因受佛教崇拜的影响,泰山也日渐人格化,他不但有着人的形象,还有着人的家庭。泰山既然化身为人,也就有了相应的品级、服饰和宫室。魏晋时期,人们封泰山神为“泰山府君”。唐明皇封禅泰山后,为了感谢泰山神护佑之功,便对其爵位进行加封,将泰山封为“天齐王”。从此,泰山神官运亨通。到了宋代被宋真宗提升为“皇帝山”,由此泰山封号达到了人间封爵的最高级别。

此后,元明清三代帝王为给泰山神加封也是费尽心思。元世祖忽必烈封泰山神为“天齐大生仁圣帝”,突出一个“大”。明太祖朱元璋则认为泰山神岂是人间帝王所能加封的,去掉了封号,只称为“东岳泰山之神”,泰山便成为一座“无冕的皇帝山”。到了清代,康熙帝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把泰山的尊崇推向了高潮。他来到泰山神面前时,两次跪倒,六次叩头,以一种仅次于祭天的大礼来宣示泰山“比皇帝还皇帝”的威严。

通观泰山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其从“天下大山”“五岳首山”到“帝王之山”,在各个历史时段,泰山无不占有显赫的位置。泰山与国家政权之密,历史延续之长,朝野影响之大,的确是其他名山大岳难以比肩的。

泰山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是“‘身凌绝顶’的攀登意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对攀登精神的讴歌,一直是泰山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大主题,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到冯骥才的《挑山工》,都是对泰山这一精神的礼赞与讴歌。

第二是“‘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齐名的,当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一句我们自小耳熟能详的人生格言。

第三是“‘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捐细流,故能成其深。”——泰山文化在形成中,广泛吸纳了各区域、各民族、各信仰的精华,使其文化特征呈现出一种多元的色彩,体现出中华文化博大兼容的一面。

第四是“‘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登临泰山,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雄浑澎湃的日出奇观了,她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古人认为泰山屹立天东,山上日出为人间光明普照的先声。对泰山日出的无比崇拜,正是中华民族追求光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五是“‘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自古流传着一句话叫“泰山安则天下皆安”。泰山“雄重盘礴”的山体,很自然地让人们将他与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联系在一起。历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也因泰山本身就是“天下太平”的一种象征。

品古城:因山而置因山而兴

泰山脚下的泰安市不仅其名源自泰山,其建置沿革也莫不与山关合。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概括起来就是三点:“因山而置”“因山而址”和“因山而兴”。

因山而置。世界上各大名城的兴起,各有各的历史原因,而泰安古城的初现,乃是源于封禅帝君向泰山奉献的一个“祭品”。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至泰山封禅。为纪念此国家大典,汉武帝向泰山奉献了一座城市——他下诏在泰山下的嬴、博两县之间划出一块土地,成立了一个新县(城址即今泰安城东50里的故县村),将此县赋税作为崇祀泰山的“专项经费”。由于汉武帝宣称建立此县的目的是为供奉泰山,所以叫作“奉高县”。

因崇祀泰山而专门设置的城市,奉高县是第一个。由于奉高县是汉武帝特旨所置,非同一般,所以很快成为泰山地区的中心。此后汉武帝又下令设置泰山郡,下辖二十四县。郡首府设在奉高县城。又在奉高县内建立了行宫和明堂,使这座县城一跃成为大汉王朝的东方名城,600年兴盛不衰。

因山而址。汉武帝为了封禅祭祀泰山而建立的城市,没有建在泰山脚下,却建在了泰山以东的地方,何故?原来在汉代,人们攀登泰山的路线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走的红门——回马岭——中天门一线,而是从东谷入山,到达今中天门所在的山岭,再循十八盘——当时叫作环道,登上极顶。奉高附近因正处于登山的要道,所以县城也便奠址于此。到了隋唐,人们发现从东谷登山,远不如从中谷登山更为便捷,再者中谷的自然景色也远胜于东谷。还有一点,奉祀泰山的主庙泰山庙——也就是今天的岱庙,其庙址也接近中谷而远离东谷。这样,泰山中谷便渐渐成为登山的主线,由此也引起城市的一系列变化。唐中后期及后来的五代,泰山进香活动日渐兴盛,逐渐形成了规模甚大的东岳庙会。由于庙会的频繁举行,以东岳庙会,即今岱庙为中心的地段迅速繁荣。大约五代之际,官府在这里设立了“岱岳镇”。今泰安市区的雏形,正出现于这一时期。宋代建立后,由于政治中心的东移,泰山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宋太祖赵匡胤的一道诏令,地方官员遵旨将县城由旧县迁至岱岳镇,于是今泰安市区首次成为泰山地区的行政中心。

因山而兴。因泰山而兴起的泰安古城,在此后历史发展中日渐崛起:首先是“泰安”之名的出现。历史上泰安有过“博城”“乾封”“奉符”等名称,今天所用的“泰安”之名,则是源于金代。当时在此设立泰安军(军是地方行政区划之名,与府州同级),“泰安”之名从此启用。其次是置州设府。自泰山郡置废后,泰山地区一直只设县级行政区,到了金代,开始在此设立州治。元、明两代及清初均沿袭不改,在民间,泰安由此被称为“泰安神州”。到了清代,泰安的建置格局再次发生变化。清雍正十三年(1735),河东总督王士俊以“泰安古号神州,控扼南北,请升为泰安府”,获得朝廷批准,于是升泰安州为府,地位更加显赫。由于帝王巡幸、民众朝山、交通枢纽(泰安地处北京、南京一线的正中,因此泰安变成了南北的一个交通枢纽)等原因,使泰安这座古城历经千年而不衰,几度迁址却更加繁荣。

入“世遗”:走向世界传播文化

一部泰山的文化史,就是泰山由山东走向全国,又由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

泰山与世界发生联系,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当时就有来自别国的众多使节随行。随着朝代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外交活动发生在泰山,促使泰山文化远播海外。以韩国、日本、法国、美国等为例,可以一窥“泰山走向世界”的文化历程。

在韩国就有许多与泰安、东岳关联甚至完全相同的名称,体现出泰山文化的深远影响。历史上不仅有众多的新罗、百济、高丽官吏参加泰山封禅,大量的朝鲜文人诗客登岱赋诗,而且还曾有一位朝鲜高僧来泰山求法,最后终老泰山,也留下了一段中韩友谊的佳话。

提到日本,人们自然想到樱花,而其中花朵最大、花期最长的樱花叫“泰山(府君)樱花”。日本樱花之所以以“泰山”命名,与一段中日文化交流史有关。相传日本平安朝有位叫藤原的大臣,非常喜爱樱花。藤原在居处四周遍植樱树,其中一株花期只有7天的最受藤原喜爱。为了延续花期,藤原便向能主宰生死的泰山神祈愿,没想到花期真的延长20多天,从此这种樱花便叫作“泰山樱花”。

除了对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泰山文化对欧美各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泰山研究方面,法国学者做出了突出贡献,汉学大师沙畹于1910年出版专著《泰山:中国人之信仰》,第一次系统向西方读者介绍了“古老东方之巅”的历史文化。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访问中国时,向中国朋友介绍法兰西的圣山圣·米歇尔山时,将其称作是“法国的泰山”。德国学者卫礼贤登临泰山,对泰山古老的文化一见倾心,在他所著的《中国心灵》一书中详细地评述了他眼中的泰山,认为泰山是代表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座“圣山”。

再来看美国,进入20世纪后,美国名人陆续来到泰山,如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政治学家费正清、美国旅行家盖洛等。芮恩施在他的回忆录中深情回忆了泰山和泰安古城的浪漫与美丽。盖洛在他所著的《中国五岳》一书中,以“青色山岳”为题,从西方学者的独特视角,对泰山文化与西方文化做了比较论说。埃德加·斯诺冒着风雪登泰山,写成泰山游记刊发报端。其后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时,两人还聊起了泰山的话题。

当今世界上,泰山以其承载的璀璨文明,吸引了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泰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从此,泰山在世界确定了自己的位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相信世界将更了解泰山,泰山也将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以文化为基 展泰山魅力

笔者:泰山文化与泰山旅游是什么关系?

周郢:泰山文化是泰山旅游的灵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泰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成为一部“中国文化史局部缩影”。

泰山旅游本质上是泰山文化的延伸,在“文化+旅游”加速融合形势下,欲推旅游当首推文化。泰山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耳熟能详的封禅大典、碧霞大祭之外,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只有充分研究、挖掘出泰山文化的内涵,才会更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笔者:泰山文化该如何落地推广,具体通过哪些方式向大众展示?

周郢:弘扬泰山精神、传播泰山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泰山文化,是这几年我主要在做的事儿。

单纯宣讲泰山文化,难免枯燥乏味。近年来,我开始尝试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普及和介绍泰山文化知识。比如以历代奇案为切入点,展示泰山封禅祭祀等文化内容,并先后在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中,录制了《泰山玉册奇案》《乾隆封泰山之谜》等讲座。前者以唐宋玉册的出土为线索讲述泰山的封禅制度,后者以乾隆祭祀泰山为线索讲述了碧霞元君信仰。由于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播出后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与一致好评,更引起了大众对泰山文化的关心与兴趣。

在让泰山文化走出国门方面,离不开对泰山文化的译介。这方面我曾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制作一个雅俗共赏的泰山读本,翻译成多国语言向国外积极推广,促进泰山文化的有效传递。比如最近有韩国学者提出,近代韩国爱国志士李宁斋在泰山留有“笑啼岩”刻石。且经过调查,这块刻石很有可能就在今泰山黑龙潭水库底。作为中韩文化历史交流往来的重要文物遗存,可将这方石刻在原址重新镌立,并以此向韩国民众介绍,吸引韩国游客前来凭吊先贤旧迹。

笔者:未来泰山旅游如何结合泰山文化做文章?

周郢:未来泰山旅游的开发,建议应密切结合泰山文化的新进展、新发现、新突破进行。具体如何操作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泰山自古以蚕桑业闻名,古人有“野蚕齐纨美”的咏赞诗句,是丝绸之路的供货地之一。结合旅游就可将泰山丝绸加以开发,打造成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品牌。

再比如近年在泰山发现了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密旨摩崖。如果以圣旨摩崖为中心,开辟一条泰山全真道文化之旅,相信对一大批武侠小说迷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势头很猛,而泰山在这方面又独具优势。除了丰富的中草药种植区可开发成旅游景区,泰山上发现的北宋惠民局和剂方摩崖等,均可为这一创意提供深厚的文化渊源。

从广义上讲,“平安祈福”文化一直是泰山文化的核心部分,下一步泰山旅游可继续开展以“平安泰山”为主题的平安祈福活动,延伸半径500公里外香客市场,结合春节、三月三、三月十五等民俗节日,开展“国泰民安过大年”“碧霞元君巡九州平安文化行”“泰山平安文化使者”评选等主题系列活动,进而引爆整个香客市场等等。

结合前面讲到的泰山文化与世界的渊源,可考虑针对国外游客推出中高端旅游产品。中高端旅游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追求精神愉悦,不满足对旅游目的地浮光掠影式的了解,希望通过慢游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和居民的生活方式。泰山拥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以及极具人文色彩的自然山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注重提高旅游者对于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增加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交流机会,既给予旅游者充分的空间,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旅游者以自己的文化视角来感受泰山,使其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水平。

这方面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完善规范服务流程,为中高端旅游提供黄金级、白金级、钻石级的星级服务,打造中高端客源贵宾待遇、贵宾通道;继续拓宽渠道,加强与国外大型旅行社、网络媒体、会展中心的战略合作,签订高端客源服务合作协议,从而打响泰山服务品牌知名度,吸引拓展中高端游客群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