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护林40载 造福子孙千千万——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个人刘德荣
中卫市新闻传媒集团 2018-09-01 10:39:52

初见刘德荣时,瘦瘦高高的他不善言辞,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岁月洗礼的痕迹。当记者谈起他和他守护了40年的那些林木时,刘德荣满脸的骄傲与自豪。

40年前,20岁的刘德荣顶替了父亲刘兆凤的护林工作。子承父业,刘德荣一门心思想通过护林工作服务当地百姓、造福子孙后代,干出一番成绩。这不仅是年轻气盛的他志向所在,更是当时人们面临的恶劣环境使然。

1986年,刘德荣被调到宣和镇林业站工作,主要负责当时东台乡林业站的护林工作。刘德荣说起这段工作经历时眉头紧锁:“当时的东台乡是一个移民点,树木植被非常少,每次刮风的时候,漫天黄沙,连庄稼都被埋掉了,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有些移民硬生生被恶劣的环境给吓跑了。”

常言道,在其位谋其政。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被环境吓跑的移民,刘德荣积极配合当时镇政府的“一乡镇一计划”护林工作安排,利用三年时间在当时东台乡周边五个村子植树15万多株。

慢慢地,沙退了。

慢慢地,庄稼长起来了。

然而在刘德荣的心里,这还不够。随着15万株林木的茁壮成长,移民们的生计问题依然亟待解决。于是,刘德荣又和乡镇干部一起动员移民群众发展起了经果林种植。“当时由于环境原因,大家只能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一些比较单一的农作物。我们就想,既然用于治沙、防沙的15万株林木长势良好,那为什么不试着种植一些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果树来解决移民的生计问题呢?于是,我们就发动群众试种苹果等经果林。”刘德荣说,没想到30年前的这“一念、一试”,真的起了大作用,在试种苹果树成功后的几年里,种植果树的移民越来越多,苹果价格也越来越好。

“在环境变好、移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后,一些起初因为恶劣环境跑掉的移民又回来了。”刘德荣说,被开发及种植的地方与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现如今,不少人都尝到了经果林带来的甜头,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过去每家也就一两间遮风挡雨的土坯房子,靠发展经果林,仅几年时间,移民群众便盖了砖瓦房,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变化。现在经果林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走进群众家中,院子里基本都停有小汽车。”刘德荣说,看到这些,他很欣慰。

这些年,为推动沙坡头区林业事业发展,刘德荣不辞辛苦,多次对宣和镇永大线枣树和扬黄苹果基地、农田林网和黄河金岸植树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不仅如此,他还深入研究防护林体系建设,从单一的杨树树种到后期杨柳混交林带;从太过密集的一沟一林网到目前的大网格、宽林带、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从过去单纯追求防风治沙到现在的经济生态效益双提升,刘德荣不断外出考察学习、掌握经果林栽植、管护等各项技术。

作为和刘德荣一起共事30多年的老同事、老搭档,宣和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韩治忠这样评价他:“刘德荣为人向来耿直,待人诚恳。对待工作简直到了一种‘忘我’的程度。”韩治忠告诉记者,自己和刘德荣工作了半辈子,其敬业精神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正是因为对工作的痴迷,刘德荣几十年来一直和妻子刘冬梅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当时条件差,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路也不好走。每隔半个月、一个月去看当时在中卫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的妻子,我都要骑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再乘坐羊皮筏子过河。”刘德荣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所幸妻子刘冬梅也在林业领域工作,理解自己工作的处境和性质,这四十年来不曾对他有过埋怨。

历经多年奋斗,在刘德荣的带领下,目前宣和镇营造三北防护林达到1.2万亩,建设苹果基地6.2万亩,建设高标准现代集约化苹果矮砧密植防沙治沙示范区2000亩,构建了稳固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打造了美丽乡村和优质的苹果红枣经果林基地。

面对这40年来的种种,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刘德荣感慨良多。刘德荣说,每次走在道路两旁茁壮成长的树木中间时,他都感觉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满是自豪与感动。2019年他即将退休,有着太多的不舍与牵挂:“我希望退休以后接替我工作的人能一如既往守好林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宣和镇的这些林子守好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虽然刘德荣即将离开自己热爱的林业工作,可是他的热忱就像那一排排树木一般,将永远温暖和保护着每一名宣和镇的父老乡亲,造福千千万万子孙后代。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