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发孝:我们这一代很幸福
中卫市新闻传媒集团 2018-08-30 09:55:34

阳光温暖的午后,杨柳依依,在沙坡头区宣和镇镇政府前的的广场上,几位老人悠闲地聚在一起晒太阳,话往昔。

“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家家户户的口粮由大队分配,粮食不够吃。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那时真不敢想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81岁的丁发孝说。

“老哥,你说的没错!那时候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其他收入,日子过得饥一顿,饱一顿。现在好了,钱袋子鼓了,腰杆子也直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的政策好。”坐在一旁的杨福林接过话头。

60年众志成城,60年砥砺奋进,在这60年间中卫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丁发孝和杨福林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他们亲眼见证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发展变化,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那时候,村里大多是土路,房屋比较破旧,大多数人家日子都过得苦。”丁发孝回忆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有衣穿、有饭吃,手里也有了存款。1998年,他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过去,家里没钱,一生病就向街坊四邻寻个偏方,头疼脑热也忍着。”丁发孝说,如今,‘吃得饱,穿得暖,老汉手里有保险’,2016年,他和老伴买了养老保险,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平时看病还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所谓穷则思变。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餐饮多样化、穿着高档化、家庭电气化、出门机械化已是日常节奏。“路宽了,树多了,村靓了。村里的水泥路一直修到家门口,盖新房的村民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丁发孝说,2007年出台家电下乡优惠政策,村里家家户户彩电、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昔日的平房换成了砖瓦房,自行车也换成了小汽车,衣、食、住、行处处展现着新农村的变化。

见证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蒸蒸日上的发展,感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丁发孝深知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他坚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活会离广大农民越来越近,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