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情|同步奔小康 一个不能少
《哈铁新闻》客户端 2018-08-29 09:30:37

——集团公司职工解困脱困推进工作纪实

“做好帮扶救助工作,不让一名困难职工掉队,意义比任何时候都重大,时间比任何时候都紧迫,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艰巨。”在集团公司发布的《2018-2020年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规划》中,这句话显示出集团公司脱贫攻坚的决心与担当。

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2020年集团公司在档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根据总公司党组相关意见,结合集团公司实际,3年规划应运而生。

精准扶贫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责任重于泰山。特别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确保在档困难职工如期解困脱困,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打造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开启新时代强局富工新篇章的重要保证。

结对包保,用精准对接脱困

精准是贯穿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重要原则。底数精准、原因精准、措施精准、解困脱困精准,全集团公司274名特重困职工全部按照精准标准建档。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对特重困职工一对一包保,根据家庭现状,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措施,避免了一张方子治百病。各级领导干部通过结对包保助困,定期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并给予思想引导和物质资助,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困难职工提供了各种救助,让爱心在精准中发挥效果。

翻看哈尔滨电务段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规划档案,全段4名困难职工分别建档,详细说明每名职工致困原因,解困脱困规划措施各不相同。哈电工会主席陈喜林告诉记者,为了掌握详实的资料,他们分层组织对贫困职工进行走访,深度调研困难职工的困难程度、致困原因、解困需求、家庭状况、自救能力等;在综合考虑困难家庭劳力状况,并充分尊重困难家庭成员的从业倾向及解困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长远的创业脱贫规划。

从今年5月至今,齐齐哈尔车务段富裕站特困职工张振宏家里,已累计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生活状态正在逐渐改善。由于身患尿毒症,张振宏要依靠长期透析维持生命,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张振宏的妻子在单位改制中下了岗,没有收入,孩子正读初三,全家仅靠张振宏800多元的病假收入维持生活。针对张振宏的情况,齐车成立了有领导干部参加的包保组,“每月日常到家走一走、逢年过节到家看一看、冬夏换季必家访、突发情况必到场”,及时给予张振宏帮扶。

为给张振宏增加收入,富裕站站长与车站党总支书记多次来到富裕县劳动保障就业局、民政局、镇政府、妇联等部门沟通,终于为张振宏的妻子争取到一个为县政府保洁的工作岗位。车站与段团委组建了“团青志愿扶智爱心小分队”,由2名新职大学生定期对张振宏的儿子辅导功课,鼓励孩子建立自信。今年夏天,孩子顺利考入了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一中学。

张振宏的妻子深情地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单位各级组织对我们家无微不至的关怀。贫困是一时的,我会努力工作,走出困境!”

造血为主,从源头解决贫困

强本领、促就业、创环境的帮扶之路是打赢解困脱困攻坚战的核心举措,通过提供扶贫借款、自营经济设备投入、职业技能培训补助等政策,最大限度为有自救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创造有利条件。

据集团公司在档特重困职工相关数据显示,特重困职工家庭中有富余劳动力的占到58.8%,在激发内动力解困脱困方面具有较大空间。

正是在单位帮助下办起的水产摊,带来了每月2500元左右的收入,让李祥伟一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李祥伟是牡丹江机务段检修车间抢修组的职工。2016年2月,李祥伟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精神的打击突如其来,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经济上的压力随之而来。6次手术,李家花掉49000多元,术后每月还需要1000多元的医药费。为了照顾他,妻子辞去了临时工作全程护理。没了收入,医疗费、生活开支、孩子学费全靠李祥伟的病假工资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步履维艰。

了解到实际困难后,这个段马上为其向集团公司工会申请了25000元的大病补助,并送来了临时困难补助金。2017年,李祥伟被列为重困职工后,每季度都可收到困难补助。集团公司开展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后,李祥伟一家看到了希望。

这个段和车间的包保干部尝试帮助李祥伟一家找到一条造血之路。他们了解到李祥伟的妻子有过经营水产品的经验,鼓励她开办水产摊。此时,李祥伟的病情逐渐好转,李祥伟的妻子有时间精力经营水产摊。在包保干部的协助下,联系经营摊位、销售货源,在市场支起了货架、柜台,李祥伟的水产摊很快就有了眉目。

为解决资金周转和设备投入的困难,段工会还为李祥伟提供了2万元扶贫借款。开业初期,因为经验不足,水产摊的生意不温不火。车间包保干部查阅书籍和互联网,帮助他们夫妻俩在进货、存放、商品摆放等细节上改进。段里还专门组织职工帮助水产摊发放传单、转发朋友圈,招揽客户。

如今,客源逐渐稳定,家里的水产摊已经逐渐走上正轨;李祥伟的病情稳中向好,已能够上班;去年年底,孩子也参加了工作。现在,一家人已完全脱困。

(大庆工务段扶贫包保人员到张延辉家走访慰问)

呵护希望,不让孩子读不起书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对于特重困职工来说,望子成龙的心更加迫切,可学杂费成了孩子圆读书梦的阻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集团公司实施了不同学历的经济助学,对特重困职工子女按照6个档次办理助学:每年大学本科生5000元,大学专科生4000元,中专生、技校生3000元,高中生2000元,初中生1000元,小学生500元。前3档的助学金额标准分别提高了1000元。

相对于平常家庭的孩子,受到过捐助的困难职工子女更加珍视学习的机会。尤其在各种级别的“金秋助学”活动中,他们通过演讲、座谈,交流成才经验,让其他困难职工子女树立信心,有尊严地学习、生活,成为了一股自强不息的正能量。

对于大庆工务段线路工张延辉来说,儿子一直是他的骄傲。2年前,张子健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全家正为孩子高兴,命运却开起了玩笑。张延辉突发脑梗,毫无征兆地倒下了。在康复治疗中,高额的治疗费压得这个家喘不过气来。尤其是看到录取通知书后,每年数千元的学费让张子健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张延辉卧床不起,康复费用还需要很多;妻子没有工作收入,张延辉的病假工资成为唯一经济来源。那一夜,张子健抱着录取通知书,坐在地板上,整夜没合眼。

第二天,张子健敲开母亲的房门:“妈,我不念了,我打工给爸治病!”话音没落,母亲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红着眼圈儿就出去了。那是18年来她第一次打儿子。从那以后,她每天早出晚归,人一天比一天瘦。直到有一次,张子健在一家饭店后门看见母亲瘦小的背影,她面前摆着一摞碗,他才明白了究竟。

疾病让张家人跌入了命运谷底,单位却为其撑起了一片天。当大庆工务段了解到张家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张子健申请了助学金,解决他入学的燃眉之急。从那时起,集团公司将张延辉列为特困职工,在助困上一对一包保、在助医上一对一救治。2018年初,集团公司领导多次走访张家,为他们家庭量身定做了脱贫计划;大庆工务段启动解困脱困3年计划,帮助他们全家迈向小康路。在集团公司组织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张子健敞开心扉:“如果没有父亲单位的资助,我不知道人生路该怎么走。现在,我心里只装着感恩。谢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家的铁路的叔叔阿姨们!”

(张延辉的儿子在大学自习室阅读专业书籍)

“一个都不能少”是集团公司的庄严承诺,“少一个也不行”是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强烈心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兑现困难职工解困脱困3年规划既定目标,关键在落实、在执行。在已取得的成绩上,集团公司党委带领各级组织持续发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切实增强困难职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打造得更有温度,让新时代强局富工奔小康的奋斗目标更有质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