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深调研之高端访谈|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赢得新一轮赛跑,要有“汕头定力”
南方+ 2018-08-28 13:11:17

汕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汕头经济特区被赋予“窗口”和“试验田”的历史重任,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的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全省前茅,是粤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汕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杨立轩 摄

但是,相比先进核心城市和其他特区,在40年的发展浪潮中,汕头没有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实现高速腾飞,经济总量被珠海超越,而身后的追兵也越来越近。面对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从汕头的普通市民到各级领导干部、直至市主要领导,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发展危机感和时代紧迫感。

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接受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新时代经济特区新的战略定位,宣示了汕头改革开放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发展寄予厚望,将汕头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些都为推动汕头特区“二次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汕头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保持再出发的“汕头定力”,主动承担起经济特区的“窗口”和“试验田”职责,以深化改革的新担当、新作为,扩大开放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发展的新亮点、新成果,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全会的部署要求、李希书记莅汕调研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周鑫宇 摄

全力建设好省域副中心城市

南方日报: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汕头将如何落实省委部署?

方利旭:省委全会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突破了行政区划局限,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是对我省各经济功能区的发展空间和时序作出更合理规划与部署的突破性举措。

从全省版图看,省委、省政府把汕头、湛江作为东、西两个发展极非常正确。湛江是粤西中心城市,大项目多、国有企业堆头大;汕头是粤东中心城市,民资民力丰富,中小企业充满活力,城市功能配套有基础有优势。省里将汕头、湛江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可谓紧扣时代脉搏、符合中央要求,又十分契合广东和粤东、粤西实际。

在迎来改革开放再深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多重机遇叠加之际,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省委李希书记莅汕调研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特区优势、区位优势、侨乡优势,全力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将汕头建设成为粤东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大引擎。这是我们立足“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强化城市发展能级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汕头特区实现“二次创业”的现实需要。

汕头将把握在全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定位,加快补齐科技创新能力。杨立轩 摄

明确汕头发展的“三四四”总体思路

南方日报:能不能请您具体谈谈对当前汕头优势、短板的研判,以及下来的发力方向?

方利旭:人贵乎有自知之明,一个地区也是如此。按照省委“深调研”的部署,我们几套班子的同志一起密集调研,走基层、访企业、问百姓、明实情。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就“目前的汕头怎么看、新时代的汕头怎么干”形成了广泛共识。

对目前的汕头怎么看?我们分析汕头经济特区发展还不够快的原因,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我们的创新型企业不多,基础研究力量薄弱,高端人才缺乏;第二是城市化进程滞后,全市人口75%还是农村人口,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第三是城市软实力欠佳,营商环境竞争力不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任务艰巨。“三大短板”制约了汕头发展,补齐短板就是我们的发力方向。

当然,我们也拥有平台优势、政策优势,汕头是经济特区、老地级市,有改革开放的天然特质和禀赋,有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保税区等多个发展平台;我们有深厚的科教文卫积淀,医疗、教育、文化底子厚、实力强;我们的中小工业和实体经济充满活力,现金流足,老百姓富裕,消费力比较强。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优势,也是未来实现换道超车的底气。

所以说,我们既要看到优势所在,因势利导厚植优势,坚定发展信心;又要看到自身不足,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增强发展紧迫感。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未来汕头发展的“三四四”总体思路,就是要紧紧把握汕头在全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定位,加快补齐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进程、城市软实力“三大短板”;突出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建设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四个重点”;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汕头江湾新区“四大平台”,努力把汕头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助推汕头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杨立轩 摄

确保省实验室11月份挂牌运作

南方日报:省委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支持汕头和湛江打造区域科教中心。正如您所言,汕头在科教文卫上有较好的基础,下来将如何打造成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科教中心?

方利旭:我们要加快打造区域“四个高地”。

一是打造科研高地。科技创新是我们当前和未来要补齐的最大“短板”,筹建省实验室就是打基础利长远的破题之举。我们依托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全力推进省实验室筹建工作,引进科技领军人物和一流团队,建立以科研为根本、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课题为主导的高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今年11月份挂牌运作。目前已有5个高水平院士团队明确表示参与省实验室建设,我们将力争为每个团队配套3000万元科研经费,每位院士400万元年薪。我们还要强化政策引导,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带动全社会R&D的投入,推动汕头真正实现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让人才来汕奋斗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前不久我们出台了“30条人才新政”,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是打造教育高地。汕头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底子好,今年我们有5.2万多名高考生,全省人数第三,高考一本学校录取率比全省高10个百分点,全省文理科前20名汕头就占了7个。汕头大学37年坚持不扩招,走精英教育路线,师生比全国领先,对考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我们还引进了全球顶尖的以色列理工学院,走的也是办高水平大学的路子,为我们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下来,我们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在东海岸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校区,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汕设立校区或合作办学,推动校城联动、校城融合,尽快使在汕就读的大学生人数提高到5万人以上。

三是打造文化高地。汕头人文荟萃,崇文重教,有“海滨邹鲁”之称。我们要发挥优势,强化对潮汕文化、海洋文化、特区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和推介,加强对小公园开埠区的保育活化,规划建设汕头城市发展展览馆,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四是打造医疗高地。汕头的医疗水平名列全省前茅,拥有汕头中心医院等四家“三甲”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有附一、附二、肿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和国际眼科中心5所附属医院也全部都在汕头,是非常宝贵的医疗资源。下来,我们将以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为契机,大力建设一批高层次医院和高水平学科,强化“三医”联动,推动医联体发展,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建立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

汕头提出“二次创业”,将模拟自贸区、比照自贸港、追赶大湾区。杨立轩 摄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再创特区新辉煌

南方日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汕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汕头如何继续以改革者的勇气开启“二次创业”?

方利旭:汕头从1860年开埠以来,从1.6平方公里的荒滩发展成今天的现代海滨城市,改革开放起到“关键一招”的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此最好的纪念就是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推动特区“二次创业”,擦亮特区牌子。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办好新时代经济特区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当年“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全会和李希书记莅汕调研讲话精神,对标其他特区和先进城市,进一步坚定干事创业、推动特区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跳出汕头看汕头、跳出粤东看汕头,以更宽的视野、更强的担当、更大的努力,全力打造新时代全面改革开放新标杆,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模拟自贸区、比照自贸港、追赶大湾区。我们要用好用足经济特区、国家高新区、华侨试验区等现有平台的政策,大力争取中央、省支持在汕头保税区设立自贸区,逐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模拟自贸区现行试点政策,实行更加开放的管理制度,争取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形成“保税+国际贸易”“保税+现代物流”等新业态;比照自贸港开放形态,探索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高新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港口通关、出入境等方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密切与珠三角、港澳和海西地区的合作,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是推动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我们要主动对接省赋予汕头行使的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加快优化政府职能,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精准回应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现实关切,让企业放心来汕投资、舒心在汕发展,实现企业能盈利、群众得就业、政府有税收。目前我们的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已经有阶段性成效,全市42个网厅进驻单位985个事项办理时限全部达到全省前3名的要求。同时,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培育守规则、讲规矩、树正气的良好风气。

当前,汕头正规划建设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江湾新区。杨立轩 摄

唱响“东西南北”城市扩容四重奏

南方日报:从城市功能看,汕头将怎样打造成为粤东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方利旭:现代城市的发展,讲究的是城市功能布局。汕头具有大城市的气概,但是中心城区太小,城市架构不够大,城市功能单一、活力不足。中心城区基本集中在金平、龙湖这60多平方公里,濠江还没有真正融入主城区,澄海也连接不过来,潮阳、潮南、南澳更不用说。这就要求我们要规划好现有资源,拓宽城市骨架,把城市功能布局好。

为此,我们实施了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唱响“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南部大建设、北部大提升”的城市扩容四重奏,加快城市化进程。

近期,我们在潮阳区榕江片的河溪、西胪、关埠、金灶4镇以及金平、濠江两区榕江南岸的部分地区,规划建设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江湾新区。这里拥有保护良好的漫长岸线和内河良港,隔岸相望的牛田洋片区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创新平台,后发优势明显。

我们要以国际一流标准谋划布局江湾新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临港临江工业,与揭阳市共同开发榕江两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汕潮揭三市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要素流动等领域的对接和整合,打造新的发展平台和经济增长极。

汕头将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杨立轩 摄

5年积累汕头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南方日报:下来汕头如何主动作为,以带动整个汕潮揭城市群的整体跃升?

方利旭:带动汕潮揭城市群整体跃升,根本在于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辐射力、引领力、虹吸力。

我们要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建设,升级改造国省道,支持揭阳扩建潮汕机场。提升深水港口设施等级、布局结构和综合服务环境,完善集疏运体系,拓展货源腹地。加快建设牛田洋快速通道和海湾隧道,实施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和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内进入快速路网。推动汕潮揭轨道交通网络化、高速化、公交化,打造“一小时生活圈”。

我们要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经济中心。汕头民营经济活跃,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前列,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下来,我们要增加生产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的有效投入,激活实体经济活力;要支持上市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引导32家上市企业和一批“新三板”企业加强市值管理、加快并购重组,培育一批金融类上市企业,争取3年内把汕头上市企业市值规模提高到5000亿元以上。加快国企重组,组建交通、建工、冷链物流、投融资、资产处理等六大“旗舰”企业。大力发展深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高端现代海洋产业,还要发展高端服务业,以此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虹吸力。

这样我们的平台布局、城市布局、产业布局目标都明确了,也可以说整个汕头的空间布局方向都有了。那么在时间布局方面,我们准备用3年时间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再用两年来助推,5年后水到渠成,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我们经常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搞建设就像参加一场赛跑,要通过刻苦训练,提高体能机能,增强发展底蕴,最终实现成绩的突破。如果基础没有打好,想走歪门邪道,最后很可能连比赛资格都没了。所以我们要讲究保持“汕头定力”,做好谋篇布局,按照既定方向,按照时间和空间布局,精准发力,一步一步推下去,扎扎实实解决问题,我们就有底气赢得这一轮的赛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