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老黄商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黄俊荣扶贫记
2018-08-28 07:44:47

誓让山沟换新颜

——平陆县老黄商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黄俊荣扶贫记

记者 付 炎 通讯员 焦乙卯

在平陆县坡底乡后窑村脱贫攻坚阵地上,有这么一位企业家,总是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意,成天奔波在扶贫一线,倾其全力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他看来,扶贫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生意”。他就是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中国好人”,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运城市首届道德模范——平陆县老黄商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黄俊荣。

企村对接“领任务”

在平陆,老黄门市部算得上一个老字号,因此老黄的名气很大,几乎人人皆知,以至于知道他大名黄俊荣的人并不多。1990年,黄俊荣大学毕业返乡,接手父辈经营的酒水门店,2010年成立老黄商贸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2012年被选为公司党支部书记。2017年,黄俊荣根据平陆县委统战部“企村对接”工作安排,领受了帮扶后窑村脱贫的任务,自那时起,老黄与后窑村结成了“帮扶对子”。

后窑村距离平陆县城50余公里,是个典型的偏远穷山村。全村23个自然村11个居民组1100口人,有一多半村民都外出工作生活。留守在村里的400余口人,分布在19.3平方公里的两条山沟5个峁梁上。

老黄是个有眼光、善思谋的人。他是该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多次到后窑村拍过红叶风景,2017年还投资万元制作了60余个红叶作品展板,在后窑村举办的第二届红叶节开幕式上展出。老黄说:“我对后窑村还是比较了解的,那里有三大优势:民风淳朴,生态良好;满山红叶,景色秀美;水化柿很有名气,是世界柿种珍品。这些优势深藏山中人少知,十分可惜。如若能加以开发,必定会大有前途。”

然而,望着这个历史欠账太多的小村落,老黄深知这次帮扶任务难度不小。

为进一步了解这里的贫困状况,老黄多次专程上山调研。在与村干部进行了多次商讨和论证后,他的帮扶思路逐渐清晰。他决定在当地连续举办两届“赏东山红叶,品水化柿饼”旅游文化节的基础上,利用自己公司优势,全力协助建设马泉沟红叶景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积极推销水化柿饼及其他特产,实现吃住游购一条龙服务,彻底改变当地群众“端着金碗吃不饱”的窘境。

旅游扶贫“扶上马”

去年4月初,在争取到平陆县委组织部、县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的支持后,老黄放下公司事务走进深山,围绕后窑村脱贫目标,开始了前期走访宣传,让发展旅游摆脱贫困的观念深入人心。8月,在后窑村村民大会上,他又一次宣讲建立景区的好处和前景,动员群众报名开办农家饭店,结果只有一家报名,老黄心凉半截。这时距10月旅游节开幕仅剩两个月时间。“老黄急了,和我们村干部一家一家登门,说服有能力的家户去干。”后窑村党支部书记葛元龙说。

为了解决村民害怕赔本的后顾之忧,老黄公开承诺:“赔了算我的,赚了是你的。”他自掏腰包6万余元给报名的群众兜底,这才勉强让农家饭店办了起来。

为了保证农家饭店能够运营好,老黄和村委会协商推出了“六免费、两保证”方案。“六免费”即饭店门牌统一免费制作,公司党员帮助安置好;监督、订餐热线宣传牌统一免费制作,公司党员帮助悬挂上墙;冷藏柜统一编号免费使用,公司党员协助接通电源;水酒、饮料、牙签等餐饮商品,免费送货,事后结帐,不用包退;饭店布置的红灯笼、小条幅等商品免费赠送;为提高12户农家饭店厨艺和饭菜质量,老黄联系县餐饮协会,邀请13名爱心厨师免费教授做饭手艺。“两保证”即保证自己提供的商品货真价实;保证利用自己公司电商平台和人脉,全力推销当地水化柿饼,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据葛元龙介绍,该村年产水化柿饼3万余公斤,2016年每公斤卖30元,2017年景区开发后,每公斤卖到50元,年收入150万余元。前段时间村干部和老黄又请来专家指导村民管理柿树,今年柿饼产量预计能达4万公斤。

“去年春节前,几位妇女找到黄总,说还有一些柿饼存货要卖。黄总一听便叫她们赶快送来,安排我们几名党员,发朋友圈,找关系,又卖了200多盒。”老黄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赵旭辉说,“公司一些人不太理解黄总的做法,而黄总却说,他是党员,又是政协委员,有责任去做一些扶贫工作。”

为扩大景区知名度,老黄和包村的平陆县电视台紧密协作,利用电视荧屏滚动宣传;在县域内外大做户外广告;邀请市、县两地摄影家实地创作,举办“马泉沟红叶摄影展”;在老黄推荐下,中央电视台数次免费宣传红叶美景,将马泉沟红叶景区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前景大好“送一程”

“去年秋季,河南、陕西、内蒙古、北京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景区时常是游人如织。”后窑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建业指着山下岔道说,“有自驾游,也有旅游团。来景区的汽车最多时有1000多辆,巷道、家户院内以及山下的路上都停满了车,我们村组干部全部上路维持秩序,嗓子都喊哑了。”

在后窑村以马泉沟自然村为中心的红叶景区,红叶正艳时,也是制作水化柿饼的关键期。有的村民无法兼顾,便以削水化柿为主,放弃农家饭店生意。不成想削柿子意外成为景区一大亮点,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或驻足观看,或上手体验。

“去年,我们老夫妻俩开农家饭店五六天,纯收入3000多元。今年我要把饭店包出去,专心弄柿饼。”马泉沟自然村村民杨中刚说,“去年我们削柿子时,被许多游客团团围住拍照;1000多公斤柿饼全让游客预订了,卖了4万多元,卖柿饼这么多年就没有这么省事过。老黄把这景区弄得真是太好了!”

后窑村村民郑秀珍夫妇在村里开了间小磨坊,生意还算可以。郑秀珍说:“去年见景区一天比一天人多,我坚决要求老公拆了磨面机,办起农家饭店。饭店开迟了,仅20天挣了两万多元。今年我要提早开,争取挣个五六万。大伙都说老黄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终于有盼头了。”

葛元龙笑着说:“去年景区很红火,不仅饭店有收入,而且带动了水化柿饼、核桃、花椒、土鸡蛋、农家馍等土特产的外销。周边村的村民也赶来‘搭便车’,卖起他们的土特产。大家都说只要肯动手就会有收入。今年要早早着手干。”

据老黄介绍,今年要改变思路,引进外地人进村经营饭店、做买卖,弥补当地人力不足的问题,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目前,后窑村正在为景区提档升级。水化柿注册商标已被国家商标局受理;已经建成两座高标准公厕,还有两座正在建设中;汽车停车场建设正在筹备……最近,好几户村民找到老黄和村委会,也要开办饭店。

这个昔日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因为老黄及扶贫工作队的到来,正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老百姓的好光景就在眼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