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支书”的为民情怀
2018-08-27 16:01:33

庆城县蔡口集乡周家塬村30多年来有两任村支书,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村民修了路、通上了电和水。他们像父子、像师徒,也像伙伴,将周家塬村从全市第一的贫困村,发展为今天的文明新村。他们就是袁寿清和周俊清。

袁寿清是周家塬村的老支书,初中毕业后,18岁的他就进入村干部班子当会计,1986年当村主任,1988年正式成为村支书,一直干到2013年卸任。

袁寿清在村上威望高,村里的事离不了他拍板,谁家过红白喜事,也离不了他当总管。上世纪90年代之前,村里没有饮用水,村民们靠收集雨水过活;没有电,村民用的都是煤油灯;没有路,只有通往曲子镇或蔡口集乡的羊肠小道。

1990年以前,周家塬村还没通上电,要通电,就要从镇上栽杆拉线,镇上离村上还有25公里路,而周家塬村到环县曲子镇,反倒近得多。袁寿清便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到环县曲子镇,找镇上、找供电所,想把曲子镇的电接通到周家塬村。终于在1991年,周家塬村家家户户通上了电。2006年,借着农网改造的机会,周家塬村剥离了曲子镇的电缆,接通了庆城镇的电。一条13.6公里的路上,栽上了186根电杆,这每一根电杆,都是袁寿清带着周家塬村的青壮劳力,每12个人一组,连抬带栽,愣是通过人力让周家塬村顺利实现了农网改造。周俊清说:“在蔡口集乡,乡上通上电后,我们村就紧接着通上了电,如果不是袁支书奔波,我们村可能要晚通电10年。”

2000年之后,庆城县实施农田路网改造整村推进项目,袁寿清带领村民推地1000亩,平整修通了3条通往外界的土路,全长21.1公里。10年之后,周俊清又带领村民铺上了沙石路。周俊清说:“从袁支书身上,我们学到村干部就要千方百计给老百姓办实事,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

这些年,周俊清既是袁寿清的得力助手,也像一个徒弟。早在1993年,周俊清刚从初中毕业,袁寿清找到他说:“村上有文化的年轻人不多,你来给我当文书吧。”周俊清考虑到自己一时无事可做,又对村里的事充满新鲜感,便答应了下来。1995年周俊清去辽宁打工,文书一职暂缓了下来,直到妻子生孩子他才回村。

1996年,考虑到周俊清家中人口多,袁寿清找到他说:“你还是回来当文书吧,一是在村上有事情做,二是能照顾到家里。”村文书一职周俊清这一干就是13年。2009年,周俊清辞去文书职务,前往宁夏、内蒙古、江西等地打工。直到2013年回到家,周俊清当了半年的文书,在后半年的换届选举中,他成了村里的副支书。

2014年,年届六旬的袁寿清有意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周俊清全票当选为新一任村支书。当时正值扶贫攻坚工作刚刚开展,为了“扶一马,送一程”,袁寿清又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年副支书。周俊清说:“老支书就是我的引路人,是我的师傅。”

随着脱贫的步伐越来越快,周俊清更忙了。每天早晨5点,他准时起床,在自家干两个多小时农活,吃过早饭,9点之前准时来到村部,处理村上的事务,协调村上开工建设的项目,或者和驻村干部一起前往贫困户家里对接“一户一策”工作。他经常中午吃点泡面,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到家。“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再难的工作,老支书都教我要踏踏实实地干,一件一件地办。现在遇到村上棘手的事务,我还会去请教老支书。”

袁寿清和周俊清作为村上的两任村支书,分别也是成立养羊和养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第一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合作社,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入股分红,和大家一起走上富裕路。谈起未来的规划,周俊清信心满满:“我想通过农村‘三变’改革,以种草养畜为主导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还要借助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发展乡村旅游。”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