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俗谚中的妈祖故事,这场讲座告诉你……
汕头+ 2018-08-27 11:03:12

“南国书香节”系列读书活动在我市鸿欣书城如火如荼地进行,形式各异、精彩不断的活动让市民热情不减。近日,在潮汕文化系列讲座中,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绪荣老师为书迷朋友带来了主题为《潮汕俗谚中的妈祖故事》,以四个故事为例给大家详细解答潮汕俗谚和妈祖故事。

妈祖是北宋时福建湄洲岛林氏女

夏日的鸿欣书城中一片清凉,知识的海洋迎来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讲座。就读金中南校高一级学生小夏是这里的常客,虽然他的家离书城较远,但每个讲座都没落下。他告诉记者,他是江西人,随爸妈来汕头居住了几年,对潮汕文化特别感兴趣,鸿欣书城举办的潮汕文化讲座让他受益匪浅。

在讲座上,郑老师以“亥爷得份妈祖宫,妈祖得份亥爷福”、“柔过柔娘”、“海面莲花石,水涨淹唔着”和“游神与拖神”等四个故事为例,说明在海洋文化中,民众对海神的崇拜是信仰的核心。郑老师认为,潮人崇拜的海神比较多。在妈祖出现以前,潮汕正宗的海神是南海圣王,后来也和其他沿海地方一样崇信妈祖。

据史籍记载,妈祖实有其人,是北宋时福建湄洲岛林氏女,善于医病救世、拯人患难,28岁时身亡,因多行普事被尊为神。此后便传诵她在狂涛中乘席渡海拯救海难和神灯引航等感人故事。

汉语俗谚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亥爷得份妈祖宫,妈祖得份亥爷福。”讲座现场,郑老师解析说,"这个俗谚溯源于清光绪年间,澄海樟林北社林厝寡妇陈氏,生子阿猪……神猪人称亥爷,与妈祖一同受乡人供奉。"据郑老师介绍,俗谚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世世代代人民大众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语言财富,是潮汕人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汉语的俗谚源远流长,有史可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郑老师为大家举例“盐灶老爷”的拖神游神故事,生动的讲述令在场的学生和家长都听得十分专注。

郑老师认为,潮汕俗谚语言通俗,言简意赅,其中不乏至理名言,它显示了潮汕地区的民风、民俗等历史人文信息,也汇集了某些生活、生产经验,大大地丰富了潮汕方言的内涵。

16年收集1万多条潮汕俗谚

郑老师说,只要是潮汕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就会听到用到俗谚,是最通常的民俗语言,简单却含义深远。记者了解到,至目前为止,郑老师已经收集了11800条潮汕俗谚,花费了他16年的时间。退休前,郑老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汕头市第九中学校长,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还是广东省和汕头市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会员,他对潮汕历史文化感情至深,10多年来一直注重潮汕俗谚的收集。

2003年退休后,郑老师萌发了集释潮汕俗谚的念头,除参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外,还经常奔波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之间,不辞劳苦地走访老者、征集资料,日积月累。

郑老师告诉记者,他退休后就思考到,“老人一旦退休,是不是就失去了他的作用,失去了他的社会价值?”因此,他不甘心退休之后就一直闲坐。“现在想起来,正因为那个时候有这个决心,而且投入到潮汕历史文化的研究里面去,才可以实现目标,目前已经有了八本书这样的成果,所以我庆幸那个时候的选择。”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