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军: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内外部压力
金融时报 2018-08-24 10:04:31

在23日召开的“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突破。

于学军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客观上反映了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房地产市场的大幅度扩张、膨胀,房价短期内升高,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不断加码且规模庞大,用以支撑经济增长,但生产性投资却日渐乏力。

“在此过程中,银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于学军表示,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货币信用的扩张正是通过银行体系加大投放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新增贷款快速增长以及围绕监管进行各种创新等。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银行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显然在于满足宏观调控和监管约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的发展目标。

但是,当这种规避监管的行为偏离太大时,必然会引起某些方面的混乱,甚至会明显积累金融风险。于是,从2017年开始,强监管、严调控的各种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其中,“资管新规”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推进,涉及银、证、保等所有金融机构,统一了监管标准,且影响广泛。

在过去一段时间“去杠杆”的过程中,不少集团公司接连爆发债务危机,金融风险凸显。于学军提醒称,在这些风险案例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上市公司,无一不是前几年在信用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过度举债扩张的企业。在此环境下,即前几年货币信用过度膨胀、债务率上升过多过快、不得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因债务过重,事实上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银行与企业紧密联系,企业的债务风险必然会反映到银行体系中,这使得我国银行业可能面临新一轮大额不良资产暴露风险。

除此之外,于学军谈到,银行业发展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许多方面都会随之发生调整和变化;美联储提高利率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人民币等其他非美元货币构成持续的贬值压力,国内货币扩张存在困难;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量化宽松或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回归正常化,但仍在不断确立和转化之中,这对我国的宏观调控也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