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草编,朴素的幸福时尚
2018-08-21 11:46:07

2017年11月,闻喜草编(玉米皮编织)荣登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草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指的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据考证,截至2012年12月30日,可见的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系河姆渡人制作,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另据《礼记》载,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

长江流域地区的草编原料多用野生的黄草、苏草、席草(水毛花)、金丝草、蒲草、龙须草、马蔺草、蒯草、荐草、竹壳、箬壳等,也有用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草为原料的。长江流域的草编以草席、草鞋和其他日用品类最具特色,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其中浙江为中国的草编生产基地,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产品就已远销国外。黄河流域以山东、河南为代表,其中山东尤为兴盛。山东的民间草编,据1959年发现的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看,早在6000年之前就已存在了。民间草编织工艺按原料不同可分为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琅琊草编、马拌草编、三棱草编、稻草编、麻编、山箭草编等。按编织物的用途分类,属于用器类的有篓、筐、盒、盘、箱、茶垫、坐垫、箸笼、饭包、笊篱、菜筛、锅盖、扇子、花盆套、纸篓、信插、茶杯套、草玩具等;属于衣着一类的有草帽、草鞋、蓑衣、玉米皮凉衫等,家具一类的有草屏风等;建筑及室内装饰类有草地毯、灯伞、墙壁装饰纸、草墙纸等。此外还有作为半成品的各种各样的草辫儿。按工艺分类则有编货、砌货、串货、钉货等。草编在中国分布很广,农民和艺人利用当地的玉米皮、席草、茅草、麦秸等丰富的地方资源,编成帽、篮、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种花色繁多,质量优良,在国内外盛销不衰。此外,四川的棕编,浙江的麻编,也以它们坚实耐磨、轻便舒适的传统特色著称于世。

草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日本,大街小巷都可看到女性们挎着草编包。在非洲,草编是西方富人的专利,无论是从非洲部落的手工艺中寻找独特的时尚感觉的Prada草编凉鞋,还是有自然之魅的简约包,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非洲草编挂饰,都彰显着别样的时尚。尼泊尔人一般都赤脚,在进城时才穿草编的拖鞋。韩国则有传统草编工艺文化体验等。

话说回来,我们山西草编也是名声在外,也是黄河流域草编重要组成部分,广灵、临汾、闻喜等地的草编都很有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喜县篷笠草编专业合作社响应党的号召,提倡低碳生活,传承民间工艺,利用玉米皮资源变废为宝,精心研制了坐垫、果盘、茶垫、小包、童篮、笔筒等十大系列1000多种工艺品,先后在临汾、太原、运城等地建立草编工艺加工基地,辐射带动1200余名农村妇女增加收入。

2016年年初以来,闻喜县篷笠专业合作社研发团队在开发新产品中大胆创意创新,把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典故、历史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草编工艺品开发上,创作了《司马光砸缸》《裴度出征》《闻喜北垣马拉鼓车》等一批拥有传统工艺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草编工艺品。在常人眼中没有什么用处的玉米皮,经过灵巧的双手加工,就变成了环保美观的草编工艺产品。闻喜县下岗女工叶菊英凭借自己的一手草编绝活,实现了多年的创业梦想。心灵手巧的叶菊英,从小跟随父母用玉米皮做一些草编工艺品,中学毕业后进入县里的草编工艺厂上班。后来,草编厂停产,叶菊英和她的姐妹们只好下岗自谋职业。

多年来,叶菊英一直坚持做草编,从来没有放弃过这门手艺。让她欣慰的是,县上这几年对草编工艺重新加以重视,她本人还被推选为县草编工艺协会会长。2014年10月,叶菊英成立草编合作社,居家建成了一个小小的草编加工厂。合作社成立以来,叶菊英还组织社员多次到外地参加展销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开阔了眼界,不但产品档次提高了,而且销路也拓宽了。叶菊英决心在草编这条创业路上,继续探索研究、不断创新花样,把草编合作社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闻喜草编,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绽放的幸福朴素的花朵,也是民间工艺美术的智慧绽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走向时尚,成为人们生活中特殊的艺术元素。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