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郴虹
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罗郴虹,女,2012年4月出生,现读于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七年级。从小热爱阅读,喜欢文学创作,曾多次获得“书香少年”作文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创作背景:乡情如卷卷浓烟,常常缠绕人心中,对于家乡郴州的感情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深厚,于是作者提笔创作,想要写出心中那份对于郴州的情谊。
代表作品
湘韵郴州:山水之魂,传递深情
参赛作者:罗郴虹(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
指导老师:罗 雁(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
“郴”字承载着“林邑”的深邃意境,这座掩映于绿意盎然的城池,以其“最美郴州”的盛名,流传于世间。它不仅是千年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万千郴州人绵长的乡愁;既是湘味美食的隐匿之地,亦为四海游客的汇聚之所。在这片郴山郴水之间,无不弥漫着深沉的郴州风情。
若论郴山之尊,莽山雄浑壮阔,八面山与天相接,苏仙岭峭壁凌空,高椅岭明艳多姿,诸峰竞秀,实难分出胜负高下。而在我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却是那座并不出名的小山。那时的我,尚是个热衷探险的孩童,偶然跟随一群长辈,踏上了离家不远的小山。山坡上草木葱茏,藤蔓遍布,岁月在山体上刻画出蜿蜒的沟壑。虽然坡度不算陡峭,看着佝偻前行的老人,我不免担忧,但这小山似通人性,在难行处特意垂下长长的藤蔓作为扶手,以便攀登。在苍翠欲滴的山峦之巅,我目睹了大人们辛勤劳作的一幕——他们采摘山茶时,汗珠如珍珠般洒落,每一颗闪烁的汗滴与脸庞上盈满的笑意相映成趣。这片郁郁葱葱的丘陵,在我心中唤起了无垠的敬仰之情。
原来,郴山的魅力,非止于名山大川的壮美奇丽,更蕴藏在家畔茶花烂漫的小山之中。随着晚霞铺洒金辉,远方山峦亦披上赤红锦衣。此处散布的绝美景色静静矗立,以款款柔情迎送岁月无声更迭,凝聚成郴州人心底那份恒久不变的精神家园。
论及郴水之魅,当属东江湖。它不似大江大河的奔涌壮阔,却在曲折婉转处自成诗意。烟岚轻涌时,恍若一幅水墨长卷徐徐展开。松针滴翠,露珠轻摇,宛如诗行间的平平仄仄;在乳雾弥漫的氤氲中,青苔的润泽气息如甘泉涤心,将山水之美永恒地铭刻在郴州人的心海之中。雨天的东江湖别有韵味:烟波未散,千山隐现,雨滴轻叩青石板,与江水的低吟浑然一体,仿佛天地间的自然交响。渔人收网时,箬笠悬着的晶莹的水帘,此时,范仲淹君看一叶舟的诗意与王维空翠湿人衣的画境悄然交融。晴日的东江湖则是另一番景象:阳光照耀下的湖面清澈见底,偶有石子激起涟漪,树影婆娑,斑驳的光影洒落水面,时而还有鱼儿跃出,为这幅画卷增添灵动之趣。无论晴雨,东江总以它独特的韵味,抚慰着每一位疲惫的旅人。
至于郴情之热,或许在栖枫渡鱼粉的鲜辣中能找到答案。晨光初现,思索早餐之际,一碗栖枫渡鱼粉便是美好一天的起点。早市中,喧嚣与闲聊交织,为这烟火气添柴加薪。步入鱼粉店,无须担忧口味与价格——这里的鱼粉店若非正宗亲民,绝无可能在第二日重现。店内,郴州人围坐一堂,高谈阔论。鱼粉上桌,热油的滋啦声与豪迈撒调料的动作,预示着美味的降临。辣椒油的香气扑鼻而来,不刺鼻,反而令人垂涎。葱花点缀,酸萝卜与盐菜环绕,辣油为粉条穿上红衣,送入口中,鲜美在舌尖炸开。坐在店内,可细细品尝这鱼粉的鲜美,亦可旁听店内其他顾客闲谈日常趣事,虽平淡朴素,却能体会这市井的烟火与人情。
郴情之美,或许就藏匿在这早市的鱼粉中,它的美味承载着郴州人沉甸甸的心意。
山、水、情,这三种事物平凡易见,可当它们的前面添上“郴”字时,却成了郴州人心里的一种特殊暗号。这种暗号是外地人夸起郴水的氤氲美时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是中秋月夜身处异乡时细雨织成的绵绵思念。
作品点评
这篇作文对郴州山水进行了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郴州的自然风光,同时,通过描写栖枫渡鱼粉的制作过程和食用体验,传达了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