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晴
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唐雅晴,女,出生于2011年3月,就读于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热爱文学,常以笔尖记录生活、书写心灵。连续多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十佳学生”等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
梦萦乡土
参赛作者:唐雅晴(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
指导老师:陈慧芳(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
郴州,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是我灵魂深处永远无法割舍的牵绊。今日,且容我以一颗赤子之心,缓缓诉说与郴州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
郴州的风土人情,宛如一幅斑斓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其中,最令我魂牵梦萦的,莫过于那跳龙之舞。跳龙,非是寻常之舞,它跳出了郴州人民的热情似火,跳出了他们心底最深处的声音,仿佛是大地与苍穹间的一曲对话,跳出了对祖国山河无恙、前程似锦的美好祈愿。每逢佳节,龙舞腾空,那龙身翻飞,犹如活生生的神龙降临人间,引得万民瞩目,心潮澎湃。
清明与重阳,是郴州人祭祀祖先、感恩先人的时节。岁月悠悠,这些传统如同老树根深,早已深深扎入这片土地,成为郴州人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虔诚地祭拜,不仅是对先人的怀念,更是对生命、对文化的一种深刻理解和传承。
郴州的山水,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山清水秀,满目翠绿,东江湖的水,清澈得如同冰晶,透亮见底,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苏仙岭与万华岩,更是美得令人心醉,让人流连忘返,仿佛步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而郴州,不仅有着如画的风景,更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那“半条被子”的故事,从小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它发源于郴州汝城,主人公徐解秀,用她的善良与坚韧,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郴州的历史,悠久而深邃,文化底蕴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香,英才辈出,仿佛“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盛景再现。
汝城沙洲景区,桂东第一军规广场……这些红色历史的景点,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郴州的大地上,见证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也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前行。
郴州的道路,是工人用血汗铺就的;郴州的农田,是农民用汗水浇灌的。人民的心声,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这片土地上:“祖国是你才有了我。”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呼喊,更是郴州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感激。
大好郴州,美丽之州。让我们携手,共同弘扬郴州精神,将那份对家乡的热爱与对祖国的忠诚,化作点点星火,点亮世间万物,温暖家家户户。如此,郴州之魂,方能永存;郴州之美,方能长留。
天地之极
参赛作者:唐雅晴(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
指导老师:陈慧芳(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
当最后一抹斑斓的色彩被遥远的山脊吞没。我在想,天的尽头是什么?
夜晚缓缓倾倒满腹的墨汁,浓稠的夜色却像是从大西山的松针上滴落的露水,带着几分草木清气,将喧嚣和嘈杂温柔包裹。再抬头看,月亮已经在银辉里渐渐舒展,像池水一样,清亮却不喧哗,把大片银光洒在水泥路上。老树的影子被西风吹得越来越短,歪歪斜斜地趴在土墙上,家门口的老狗咕噜咕噜响。
看来,天的尽头是月亮。
我坐在院子里,天上还有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就乱了,远处的山影还是黑黢黢的,像蹲着的铁的巨兽,黑得人心里发慌。月光却把我照亮了,明晃晃。晾衣绳上的衣服在风里晃荡,像几个跳舞的影子,溜进门缝里,在地上划出一道银线。
线的尽头在我的对面。
一张木凳子,吞下过那么多风雨的重量,坚固沉稳。祖父正坐在上面,手里择着朝天椒,红艳艳的辣意染透了指缝里的月光。月光把他弯曲的脊背镀成银弓,把身旁锄头木柄上的纹路照得发亮。祖父从来没有说过月色真美这样的话,只是念叨着明早还要浇的菜苗。
不过,月亮肯定记得祖父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候,他的脚步肯定比汛期的武水河还要轻快,他的头发肯定比东林庵的松林还要茂密。
天地存明月,古今共此时。月亮的尽头是时间。
如果有人从一千光年以外看过来,也许他会看见秦观正在月光下吟诵着“郴江幸自绕郴山”的平仄,看见东江湖的水雾迷失了桃花源的渡口,看见仰天湖上掀起的阵阵草浪、高椅岭丹霞地貌的波纹、板梁古村的砖瓦,看见潺潺流动的武水河、坦下村的黄土地,然后看见我家的院子、我的椅子、我的祖父和我。
看见地尽头月亮遗落的一颗颗碎银似的光,在这里!
时间和月光一路流淌到了今天。今天的我们,依然在这片月光下学习、劳作、休憩、相知相识。月光平等地照耀着新城的高楼,也照耀着瑶寨的吊脚楼;照耀着金属冶炼厂的灯光辉煌,也照耀着稻花香里的蛙声一片。
当最后一盏路灯熄灭,月光便静静沉下山头,化作明早唤醒的第一缕微光。
一滴水漂流东江
参赛作者: 雅晴(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
指导老师: 慧芳(郴州市临武县武水镇同益中学)
我是一滴水,轻轻滴落在东江湖的岸边。
有一天,我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游荡到东江湖的中央,和成千上万的水珠挤在一起,随着波浪晃啊晃。
我看见白鹭捕鱼,翅膀一拍,水面就碎成一片银光;看见高大的树木,树根扎在水底,枝叶伸向天空;看见山脚下的房子,一栋挨着一栋,炊烟袅袅;还看见顺水漂去的小木船,船头站着戴斗笠的渔人。东江湖的景物啊,多得数不清,美得让人心醉。
“哗啦啦”,船桨一搅,我被拍到了岸边。一个古铜色的老渔民正收网,他额头的汗珠亮晶晶的,在阳光下闪着七彩的光。他的手粗糙得像树皮,长满老茧,被渔网勒出一道道深深的纹路。我和同伴们一遍遍冲刷着岸边的泥,啃着水底的石头,看着泥和石头上的沟沟坎坎,心里直嘀咕:这泥和石头,到底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浪打,才变成现在这样?再仔细瞧瞧,这些沟沟坎坎,倒像渔民手上的老茧和皱纹。
皱纹啊,就是岁月的年轮。
天色渐渐暗下来,太阳像熔化的金子,把天边染得一片通红,云朵也像镶了金边。东江湖畔,树叶、沙滩、连风都染成了金色。炊烟从屋顶飘起,像一群小野马,在半空中撒欢儿。孩子们在岸边跑啊跳啊,沙粒被踩得“沙沙”响,好像也在笑。看着这一幕,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自己也在这沙地上疯跑过。
半夜里,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还有鱼儿摆尾的“咕噜”声。云影像一只温柔的蝴蝶,轻轻落在湖面上,湖面闪着细碎的光,像蝴蝶的翅膀在抖。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用水的眼睛,看遍了东江湖的每一寸风景。
作品点评
唐雅晴的作品对文学创作有一份独特的思考,在她的眼中,月亮、雨水、石头都带着深厚的韵味。因此,在她的创作中,明月和江水承载着她对郴州最细腻的情感。她的作品中,既有仰观宇宙的思索,也有俯身大地的赤诚。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