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239.马睿辰 | 郴州市苏园中学学生
2025-06-20 18:15:57

马睿辰

郴州市苏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马睿辰,男,2014年1月出生,郴州市苏园中学学生。

表作品

郴城如歌


参赛作者:马睿辰(郴州市苏园中学)

指导老师:李琴(郴州市苏园中学)


“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每次听到这句口号,我就觉得郴州像个举着麦克风的小歌唱家。她的歌声里藏着勤劳、友善和传承。

仰天湖的风笛

仰天湖大草原像铺在云端的绿绒毯。瑶族阿婆教我唱山歌时,银饰“叮当”响着:“要像草原一样包容,牛羊才能吃得壮。”有一次暴雨天,牧民叔叔冒雨帮游客找回走散的孩子,他的背影像株挺拔的杉树。

东江湖的竖琴

渔民伯伯凌晨就划着小船撒网,“哗啦哗啦”的水声里藏着汗珠。他教我辨认鱼种时说:“湖水养人,我们也要守护她。”傍晚环湖骑行,我和妈妈把捡到的饮料瓶投进分类垃圾桶,夕阳在湖面画出笑脸。

苏仙岭的编钟

石阶“咯吱咯吱地”讲着故事:古代诗人被贬到郴州,却写下赞美山水的诗词;红军长征时,村民把最后一口米熬成粥送给战士。我摸着“三绝碑”上的刻痕,仿佛触到了郴州人坚韧又温暖的心跳。

北湖公园的交响乐

早餐店老板总给环卫工阿姨多舀一勺汤,“滋啦”的油锅里飘着善意。爷爷奶奶跳广场舞时,会特意把音量调低——“别吵着写作业的孩子。”这些细碎的声音,像五线谱上的音符,拼成郴州的文明密码。

郴州的歌,是草原的包容、湖水的奉献、山岭的坚韧,更是平凡人心里的光。我把这些声音藏在耳朵里,等哪天写成童谣,不仅要唱给全世界听,还要用行动让这首歌更嘹亮!




作品点评

文章以“城市歌声”为隐喻,将郴州的人文与自然化作交响乐。仰天湖、东江湖等场景借声音意象串联,牧民助人、渔民护湖等细节生动诠释“包容奉献”,历史典故与当代文明交织,结尾童谣愿景让情感更具感染力,构思新颖且充满童趣。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陈华英

三审:全昌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