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293.毛紫仟 | 郴州市郴县路小学教师
2025-06-05 11:30:14

  毛紫仟

郴州市郴县路小学教师

作者简介

毛紫仟,女,1998年2月出生,现任教于郴州市郴县路小学。获2024年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二等奖;获评2025年苏仙区“书香教师”。

创作背景:生于五盖山的作者,自小便在父辈的脊梁与山水的褶皱间读懂了土地的体温,在当地村小教书五年,常与学生讲述高峰水库的故事,听守坝老人用郴州土话讲述1965年万人凿石的轰鸣——那些嵌在岩缝里的铁钎,那些渗入麻石的掌纹,早在她心底酿成了乡愁的引子。


代表作品

碧水书 

——苏仙区高峰水库写意

参赛作者: 毛紫仟( 郴州市郴县路小学)

清晨五点的山岚还未散去,草木已开始在薄雾中簌簌梳妆。我站在观景台的石栏前,看最后一粒星子坠入峰峦叠嶂处,惊醒了沉睡的碧水。高峰水库像块被群山托着的翡翠,忽然泛起细密的涟漪——早行的白鹭正用翅尖蘸墨,在氤氲的水汽里写一首未命名的长诗。

这座始建于1965年的水库,是郴州人用钢钎与背篓在花岗岩间凿出的明珠。六十载春秋流转,当年建设者凿出的石阶已覆满苍苔,可那些嵌在岩缝里的铁钎残片,仍在雨后泛着赭红色的微光。沿着环湖栈道徐行,指尖抚过粗粝的麻石护栏,恍惚触到了父辈手掌的老茧。风掠过马尾松林,簌簌声里藏着半个世纪前的号子,一声“嘿哟”溅起的水花,至今仍在坝底的漩涡中回旋。

日头攀上龙脊山时,整片水域都活了过来。阳光穿透十米深的湖水,将墨绿染作通透的孔雀蓝。成群的红尾银鲴在光影中游弋,恍若散落的星辰贴着水底青岩游走。偶有鳜鱼腾跃出水,鳞片折射的七彩光斑惊动了垂钓的老者,竹篓里尚未醒透的米酒,便漾出三分醉意。对岸的枞树林里,采菌人背篓中新鲜的红菇还沾着夜露,却已在水面投下胭脂色的倒影。

正午的云走得极慢,像是被水面黏住了脚步。我躺在临湖的龙脊石上,听见湖水在耳畔絮语。这泓碧水记得太多故事:春汛时野樱纷落如雪,夏夜里萤火虫点亮芦苇荡,秋雾中渔舟载着满舱星辉,冬雨敲打残荷自成韵律。最动人的却是深冬某日,几位银发老者带着泛黄的工程图纸重返故地,他们颤抖的手指抚过坝体时,冰封的湖面突然传来细微的冰裂声——原来连湖水都懂得珍藏记忆。

暮色是从西岸的丹霞崖壁漫过来的。赭红色的砂岩浸在夕照里,仿佛天地共饮一坛杨梅酒,醉意顺着山脊线流淌,将湖水染成琥珀。归巢的鸟群掠过水面,翅影在波纹中碎成点点金箔。守坝人的小屋亮起暖黄灯火,炊烟与暮霭缠绵着升腾,恍惚化作当年建设者点燃的篝火。夜色渐浓时,对岸突然飘来零星的渔鼓调,苍凉的唱腔惊起夜鹭,翅膀拍打声震落松针上的月光。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东方山坳突然惊起一簇流萤。这些提着灯笼的小生灵,莫非是去追寻六十年前那些举着火把夜战的魂灵?我轻轻拾起一片油桐叶放进水里,看它载着山影云痕,缓缓漂向水天相接处。那里,新一轮太阳即将升起,将建设者的汗珠、游鱼的梦境、老枞树的年轮,统统熔铸成永恒的金边。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如诗如画,充满诗意与深情。作者以时间为轴,从清晨到黎明,勾勒出高峰水库的绝美画卷。用 “翡翠”“明珠” 等比喻,赋予水库灵动之美;借白鹭、游鱼、流萤等意象,增添生机与浪漫。既写自然之景,又融入历史回忆,建设者的艰辛与岁月的沉淀跃然纸上,情景交融间尽显对水库的热爱与敬畏,文字细腻动人,富有感染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