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262.陈  娟丨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
2025-05-23 15:41:06

陈  娟

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



作者简介

陈娟,女,1991年9月出生,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曾在第二届青年教师比赛中获得初赛一等奖,决赛二等奖,曾多次参加县、市级英语教学研讨及党员示范课活动;曾获省级论文一等奖;指导学生在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县二等奖,指导学生在省级征文比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2022年下期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曾多次被评为县级教育先进个人及优秀共产党员。

创作背景:作者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6个春秋,热爱教育事业,对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无怨无悔,始终以快乐活泼、果敢自信的态度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继续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耕耘,点燃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英语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代表作品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支粉笔写春秋

参赛作者:陈  娟(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

每次走进学校,目光总被走廊里的手抄报吸引住。看着那些由彩色粉笔描得歪歪扭扭的字母,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六年前——第一次以教师身份站上讲台,教案边角被捏得发皱,粉笔刚触到黑板就发出“吱呀”的生涩声响。写下第一个英语字母A时,未曾想到这支寻常粉笔,竟会陪伴我无数个晨昏。我渐渐懂得: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这些细碎如粉笔灰的时光,看似轻浅,却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光。

以爱为犁,深耕心灵的田野

2019年秋,我从成都一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来到一所乡镇中学接手初一(1904)班,身边的朋友都劝我:小乡村各方面条件差,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这是不可取的。或者有朋友觉得可能只会待一阵子就会临阵脱逃,或去体验一下乡村生活为生活添彩。而他们不理解我的初心,我为什么而来?因为我在追梦——我的教育梦。我要用心去浇灌我花园中的每一朵花骨朵,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故事发生在一天下午,我注意到坐在教室角落的小雨总是埋着头。这是个父母离异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女孩,英语作业本上要么全是鲜红的“X”,要么是大片的空白。仍记得,那一个深秋的傍晚,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一张纸条从她的作文本里掉落在地上,我拾起来:“老师,我是不是永远学不会英语?”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飘落,我提起笔在纸条上画了一只振翅的蝴蝶:“每只蝴蝶都要经历破茧的过程,老师愿意陪你慢慢飞。”

此后每周三放学后,我都会陪小雨从26个字母开始重新学习。我们用英语给对方写信,把单词编成chant,在校园的树荫下练习对话。三个月后的期中考试,小雨的作文本上第一次出现了"A",旁边画着一只微笑的蝴蝶。毕业典礼上,她送给我一幅画:漫步花丛中,两个影子重叠在一起。

记得五年前的一个清晨,太阳像缓缓升起,晨雾在它的光芒中渐渐消失。孩子们在操场上晨跑,“砰”的一声,一个孩子突然倒在了地上,脸色苍白四肢乏力,听说是我班里的孩子时,吓出了一阵冷汗。我急忙叫上班里的几个高个子男生将他扶到办公室,并询问原因。得知他是没有吃早餐,导致低血糖。我立马端了一杯糖水喂给他喝。半个小时过去了,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有些头晕,双腿发软。我打电话给孩子父亲,知道了他父母离异,父亲在广东工地打工,小亮常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听到这种情况,我一刻都不敢再耽误,帮衬着把孩子送去附近医院,几项检查做完已经是中午11点多了。忽然,我的肚子如同大海的苦水一直翻腾,这才想起我自己也还没来得及吃早餐。三年一晃而过,小亮不管身处何地,每逢过节都会发信息来问候我,他怀着感恩的心对我说:“班主任曾经对我的关怀远远超出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这就是用爱与责任照亮了教育之路最好的诠释吧。 

因材施教,搭建成长的阶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三层五维"教学法。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单词闯关"游戏,用《小猪佩奇》英语版片段激发兴趣;为中等生搭建"情景剧场",让他们在超市购物、医院问诊等模拟场景中运用语法;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英语角",指导他们对比《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记得班里有个调皮的男孩李明,这个沉迷游戏的男孩对英语毫无兴趣。我发现他擅长编程后,鼓励他用Python制作单词记忆小程序。当他的作品在"全省青少年信息技术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时,我在班上举办了"程序员的英语课",让他用代码讲解时态变化。现在的他在对英语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微信上还经常找我用英语聊天,偶尔还会给我发来用英文写的算法笔记。 

匠心铸魂,追寻教育的诗与远方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始终牢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了让语法课更生动,我自费学习动画制作,把定语从句编成《定语从句变形记》系列微课;为了提升跨文化素养,不断与同行老师琢磨如何让学生高效掌握语法的技巧",并将印第安谚语与《孙子兵法》进行对比教学;疫情期间,开发的"英语抗疫日记"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更在字里行间培育出责任担当。

去年冬天,我收到毕业生王悦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道:"老师,您教会我们的不仅是英语,更是用不同视角看世界的勇气。"就在去年我接了一个初三的班级,那一刻我的心既是激动又是彷徨,我觉得我们都是如何陌生,但是我觉得做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有责任,有担当,年级组安排的只能勇于承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直是我一路走来的印记,我要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不要让英语成为他们的绊脚石,鼓励他们勇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断研究教法,钻研教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各项作业。一个学期下来,一部分同学从40多分可以考到60多分,一个班的合格率从开始的67%提高到了80%,中考目标争取能突破到85%-90%以上,我无悔自己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只为向阳而生,家长们的信任及校领导的充分肯定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哪怕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愿意学,会付出我的全部精力去帮助他们。基础差一点的同学能及格,基础好的甚至都得了满分,少数同学来跟我话家常,我的英语是从初三启蒙的,能遇见我的英语老师是我一生的荣幸,我瞬间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的本质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

多媒体的出现,教学设备也更新换代,唯有讲台前的黑板还是老样子。粉笔尖划过黑板的声音,藏着数不清的晨光与暮色。三尺讲台虽窄,却盛得下无数个春秋——我握着短粉笔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看着孩子们从字母歪斜到流畅表达,我欣慰的笑了。在未来的岁月里,我愿继续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用爱与智慧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教育的诗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田野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春天。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深情讲述了乡村教师的育人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以爱育人见真心:陪伴小雨从字母学起、照顾低血糖学生小亮,细节中尽显师者温情,让教育充满温度。因材施教有巧思: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分层教学法,用编程激发李明兴趣,展现教育智慧与创新。匠心铸魂显担当:自费学动画、开发抗疫课程,始终以 “四有” 标准要求自己,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文中比喻生动(如 “点燃火焰”),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