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磊源
郴州市永兴县便江街道乌泥村村委会
作者简介
邓磊源,男,1996年1月出生,目前在永兴县便江街道乌泥村村委会工作。
创作背景:作者在郴州生活三十年,认为郴州的山水,远不止他所见的那么简单,东江湖、高椅岭、仰天湖、回龙山、莽山,都令人欣喜。
代表作品
在郴州的诗意与烟火中成长
参赛作者:邓磊源(郴州市永兴县便江街道乌泥村村委会)
我生于郴州,长于郴州。三十年光阴里,这座湘南小城的山水与烟火,早已融进我的血脉。它既有丹霞红岩的壮阔,又有雾漫江水的柔情;既有辣得人酣畅淋漓的市井味道,也有茶香与米香交织的温润时光。
山水:造物主的偏爱与馈赠
若说郴州是一幅画,东江湖便是最灵动的笔触。清晨的小东江,雾气如纱,渔人撒网的剪影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如今,我仍爱在夏日清晨驾车至观雾栈道,看朝阳将薄雾染成金色。东江湖的雾,是“人间天上一湖水”的魂,是摄影师追逐的光影,更是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高椅岭的丹霞地貌,则是大自然最狂野的创作。玻璃栈道与悬崖秋千是为上帝之眼增添了动人表情,但那份“红岩绿水、险寨奇涧”的震撼从未改变。站在龙脊背俯瞰,碧水环绕的丹霞如巨蜥匍匐,恍惚间仿佛听见大地的心跳。
若想寻一片清凉,便去仰天湖大草原。海拔1314米的草原上,风车与霍比特小屋点缀其间,像极了童话世界。如今游客的欢笑声重叠。这里四季皆美:春有杜鹃遍野,夏可星空露营,秋看层林尽染,冬赏银装素裹。草原的风裹着青草香,吹散了都市的浮躁。
至于莽山,它是郴州人引以为傲的“云端仙境”。奶奶腿脚不便,我曾担心她无法登山,但这里的无障碍栈道与悬崖电梯,让她也能漫步云海。莽山的雾凇与红豆杉,是时间沉淀的礼物;而“中国南方最长悬空栈道”的惊险,则是年轻人挑战自我的舞台。
烟火:舌尖上的乡愁密码
郴州人的一天,从一碗栖凤渡鱼粉开始。滚烫的红油汤底里,鲢鱼的鲜与朝天椒的辣激烈碰撞,再撒一把葱花蛋,是刻进DNA的味觉记忆。老巷口的鱼粉摊前,总见阿婆天未亮就熬汤,蒸汽氤氲中,米香与鱼鲜交织成一首晨曲。离家多年的人常说:“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
若论酣畅淋漓,必属烧鸡公。郴州的烧鸡公,用茶油与姜蒜爆炒,辣得人额头冒汗,却停不下筷子。记得大学实习的朋友第一次来郴州,我带他去下眉桥桥头的“胖婆捆鸭”。一盆捆鸭上桌,鸭肠捆着鸭肉,香辣入味,他边灌冰啤酒边喊:“这才叫江湖菜!”
嘉禾血鸭是郴州人宴客的硬菜。母亲总在年节时现杀活鸭,鸭血与嫩肉同炒,鲜辣中带着一丝甜润。这道菜的精髓在于“锅气”,柴火灶上铁锅翻飞,烟火气直窜屋顶。如今虽有了真空包装的便捷,但老食客们仍执着于巷子里的老店,因为机器永远炒不出老厨们手心的温度。
若想解辣,一盏桂东玲珑茶足矣。清明前后,茶园里嫩芽初绽,炒茶师傅的手在铁锅中起舞,茶香漫山遍野。午后泡一壶玲珑茶,看茶叶在杯中舒展,苦涩回甘间,仿佛饮下了整座南岭的春意。
人情:在变与不变中生长
三十年来,郴州在变。高铁、飞机都通了,大湾区游客涌入高椅岭打卡;裕后街的霓虹点亮了夜空,老码头变身“美食不夜城”;711矿的旧厂房改造成时光小镇,老一辈的奋斗史成了年轻人的怀旧片场。
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清晨的鱼粉依然冒着热气,烧鸡公的辣味依然能逼出眼泪,东江湖的雾依然在等一场日出。郴州的山水与味道,早已成了代际传承的密码。
有人说,郴州是“粤港澳后花园”,是“网红打卡地”。但在我心里,它永远是那个丹霞映碧水、辣味藏温情的故乡。若你来,别只顾着拍照——去江边等一场雾,去巷口吃一碗粉,去草原吹一阵风。你会发现,这座小城的诗意与烟火,足以让灵魂找到归处。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如同一幅灵动的郴州风情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故乡的深厚眷恋。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郴州山水的多样魅力,从东江湖的朦胧诗意到高椅岭的雄浑壮阔,从仰天湖的童话浪漫到莽山的惊险奇绝;又以烟火味道为线索,串联起栖凤渡鱼粉、烧鸡公等特色美食,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饮食文化。文中“变”与“不变”的对比,更凸显出故乡在时代变迁中的温情坚守,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