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91.罗艺轩| 郴州市苏仙中学学生
2025-05-15 10:51:12

罗艺轩

郴州市苏仙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罗艺轩,女,2010年1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苏仙中学。

创作背景:山水画卷,郴州相见。郴州这座大地上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勤劳的人们。作者来到郴州莽山,被这如画的景色深深迷住,不仅领略到了郴州的山水之美,更体会到了浓浓的郴州人情。

代表作品

向云端,行莽山


参赛作者:罗艺轩(郴州市苏仙中学)

指导老师:段  玲(郴州市苏仙中学)

   

郴州之南,有山曰莽。非五岳之尊,无终南之名,然其山势逶迤,林壑幽深,自有一番气象。我向往其山许久,久到地图上洇出的淡绿霉斑,久到梦境里常现的缥缈雾气……及至亲临,方知“莽字之妙。

五更将近,我已立在莽山脚下。天光尚未破晓,整座山浸在青灰色的雾气里,像一轴未干的水墨画。山形隐约,只勾勒出几笔浓淡相宜的轮廓。山门处的石狮还沾着夜露,折射出亿万星辰。

我终于踏入了莽山。熹微时分的山径还带着夜的气息,潮湿而柔软,像一条被露水浸湿的麻绳,蜿蜒着消失在雾气深处。鞋底碾过碎石,发出细微的声响,惊起了灌木丛中不知名的豸,它们振翅的声音很轻,却让整座山的寂静显得更加深邃。

未至莽山瀑,先闻其声。似乎是千万把古琴一同崩断了弦,混着青铜编钟的余震。巨大的水花从豁口倾泻下来,像一匹正在褪鳞的银蛟,它扭动着身子在岩壁两岸来回碰撞,却在触水前化作万千颗琉璃珠子,泠泠作响—是水精灵们在叩击玉磐。

转过猴王寨,迎面而来的是天台山。破晓时分,云海开始变幻戏法。最初是青瓷色的暗潮,在群峰膝下无声翻涌。远山如遭蚕食,只剩几处峰尖浮在云面,恍若上古神战遗落的断戟。风起时,云浪突然立成千军万马,雪鬃飞扬处,整座莽山都在铁蹄下震颤。忽有金光自东天刺入,云阵霎时溃散,化作漫天白蝶扑向人间。最奇是某片孤云独悬峭壁之上,边缘被阳光熔成金线,像一封未写完的情书,被山风反复展读。

五指峰落雨时,山便成了竖琴。初时雨脚细密,似有千只蚕在啃食云絮。第一滴雨击中中指峰顶的刹那,整座山体发出空灵的声响。岩壁上亿万年的皱褶突然活过来,雨水顺着沟壑奔流,将青灰山石浸成玄色。骤雨最盛时,五指化作溺水者,裹着云团向下沉坠。最妙是雨将息未息时,半山腰那棵倔强的松树,此刻每根针叶都缀满泪珠,风过时便滴落在大地母亲的怀中。

过峰北行,我在第六道山弯撞见这场对峙。守山人老陈横着竹杖,青筋虬结的小臂与杖头纹丝不动。杖前三尺处,烙铁头蛇盘成铜钱阵,三角头颅昂成匕首角度,黄黑环纹在逆光中泛着釉色。山风突然凝滞。蛇吞吐的节奏与老陈喉结颤动的频率悄然共振,某种古老的密码在林间流转。

我看见蛇颈鳞片渐次舒张,那是进攻的前兆——老陈却在这瞬间松了劲,竹杖尖端垂落三寸,堪堪点在蛇影七寸之外的空地。阳光恰从云隙漏下,将杖影烙成一道避雷针,引走了毒牙里蓄积的闪电。蛇身忽地松弛,青黄环纹如涟漪荡漾。它游向岩隙时,尾尖扫过老吴磨光的山靴,留下一道湿润的痕。“这是今年第三次遇见小青。”老陈掏出手帕擦拭杖头铁箍,“五年前它被偷猎者的铁夹咬住后肢,我替它撬开时,反被咬穿了虎口。”

我们跟着蛇迹缓行。腐叶堆里嵌着蝉蜕的空壳,岩壁上垂着蛇蜕的残衣。老吴说莽山现存不足五百条烙铁头,每蜕一次皮便多一道年轮,“它们记得所有善意与恶意”。转过背阴坡时,正撞见小青盘踞在野生黄连丛中,金瞳里映着两个微小的人影。老吴卸下背篓里的山鸡置于五步外,那蛇竟如老友般颌首,旋即叼着猎物没入蕨海,我也与老陈道了别。

乃至登顶。郦道元《三峡》中“重岩叠嶂”的模样在我眼前开始具象化。夕阳将群山熔成青铜器皿,东南方那道熟悉的瀑布,此刻竟成了一条银线,缝补着天与地的裂痕。风从亘古吹来,掀起我衣角残存的松针。它们悬在千丈高空,成了最渺小的卜筮工具——三根指向废弃的采药径,五根朝着守山人小屋的方位,那燃起的篝火在对崖明明灭灭,像句欲言又止的偈语。

下山时拐错弯,闯进一片野栗子林。满地带刺的绿球咧着嘴,露出棕红的果实。忽然听见悉悉索索响,枯叶堆里钻出个穿蓝布衫的老汉,背篓里装满栗子。“是学生吧?”他咧开缺牙的嘴笑,“跟着我走,前头有近道。”一边还塞给我两个烤红薯,说是山里种的,甜得很。咬开焦脆的皮,金黄的瓤冒着热气,果然比城里的甜三分。

归途,我梦见我再次来到了莽山,我和老陈一起守护着这座山,这座山上的人,这座山上的烙铁头,我们一起追云逐瀑…

有人说夏季的莽山宛如打翻的调色盘,让人陶醉其中,冬季的莽山则展现出冰雪覆盖的壮丽景象,雾凇之美更是如梦如幻。我想,我一定要一睹它的芳容。



作品点评

文章以细腻笔触与瑰丽想象,勾勒出莽山的奇幻与温情。从水墨山景、磅礴瀑布、云海奇观到雨中山色,多角度展现自然之美;守山人与烙铁头蛇的羁绊、山民的善意相助,赋予山水人文温度。比喻新颖独特,将自然万物与人间故事交织,尽显莽山的神秘魅力与生命气息。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王君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