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692.陈欣媛 | 郴州市临武县第七完全小学学生
2025-05-13 11:19:59

  陈欣媛

郴州市临武县第七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陈欣媛,女,2012年10月出生,临武县第七完全小学学生,她热爱阅读,坚持写作,撰写的读后感多次在“读好书,写好字,讲好郴州故事”活动中获一等奖。

代表作品

烟雨潇湘处

墨色染郴州


参赛作者:陈欣媛(郴州市临武县第七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李金兰(郴州市临武县第七完全小学)


这座墨水浸染的城市,等待你来一睹风采。山水画卷,愿你我郴州相见。

第1站 五岭广场

又来到这座广场,看风随落叶。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唯独那座雕像最耀眼。

青铜铸就的神农大帝雕像巍然矗立,高约十米的神农氏手持耒耜,衣袂翻卷如涌动的五岭云雾。他双目如炬望向远方,石雕面容镌刻着上古先民的坚毅与智慧,垂落的长须间仿佛流淌着嘉禾的稻香。基座浮雕以炎帝尝百草为脉络,青铜冷光与广场的银杏金辉交叠,暮色中雕像通体流转暖橘色的光晕,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如一幅长卷出现在我眼前,神农的形象被勾勒得栩栩如生,我为之震撼。

第2站 万华岩

推开万华岩的时光褶皱,迎面撞入一片水的私语。脚步刚刚迈进这神奇的世界,冷意扑面而来,席卷全身。暗河在岩壁间蜿蜒成银蛇,淙淙声里裹着远古的回响。钟乳石悬垂如凝固的暴雨,每一滴都在讲述三亿年的沉淀故事。我用手轻轻抚摸洞壁,抚摸着这被时光遗留的宝藏,一切似乎都不可思议,洞顶的晶簇在幽蓝灯光里舒展,恍若星辰坠入了地心。

暗河倒影里晃动着万载光阴的碎片,石壁上隐约可见北宋石刻的墨痕。传说中神农在此采药的足迹,早已化作石阶上的青苔。洞窟深处,一柱擎天的石笋与倒挂的石钟乳遥遥相望,像天地初开时被定格的闪电与惊雷。我看着一块又一块简介牌,数百个字概括了它们千百年来的一切,却永远表达不出它们所蕴含的价值与带给世人的震撼。


第3站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

坐着小火车穿梭在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时空隧道里,仿佛进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矿车的轮轴声与铁轨的摩擦声交织成一曲低沉的乐章,诉说着这矿洞曾经的艰辛与沧桑。百年来,脚下的大地已换了时空,一座座雕像,一件件旧物,一个个被开凿的矿洞,早已无法用“神奇”来形容。窗外的景致如梦如幻,矿山的轮廓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将郴州的厚重历史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当暮色为东江湖披上淡紫轻纱,渔船的灯火在雾霭中次第亮起,我终于读懂郴州山水为何能让秦观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这片丹霞与碧水交织的土地,既是地质运动馈赠的立体诗行,更是千百年来楚南儿女将生活酿成歌谣的天然剧场。离开发烫的相机屏幕,把苏仙岭的松涛、仰天湖的草浪、高椅岭的鎏金岩脉,统统叠进记忆的檀木匣——这或许就是与山水对话最郑重的仪式。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时光的印记,每一片山河都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烟雨潇湘处,墨色染郴州。



作品点评

 此文以水墨画卷为意象贯穿始终,如“暮色中雕像通体流转暖橘色的光晕”将光影转化为流动的颜料,“石钟乳像定格的天雷地电”赋予地质景观神话色彩。特别是“把松涛草浪叠进檀木匣”的收尾,将具象景物升华为文化珍藏,展现了对汉语诗性表达的精准把握。神农传说如金线串起各景点:五岭广场的青铜雕像、万华岩的采药传说、宝山的劳动史诗,最终在秦观诗句中完成古今对话。这种设计使自然景观成为文化基因的载体,彰显“景语即情语”的创作自觉。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