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鸿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故乡的东江,郴州的东江湖
参赛作者:冯景鸿(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刘贵雪(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年夏天,高中毕业后,我保留学籍,戴上红花,加入人民空军,在云南昆明驻守了两年。在昆明时,每每遥遥念着家乡,想到最多的还是万绿湖和东江。
万绿湖是我老家广东河源的最大的湖,享有“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的美誉。每次回老家,总是会骑着车到湖边兜风。多少次不经意瞥见的画面,构成了我想起老家时,心头的画面。
万绿湖的湖水流向东江,再注入珠江,最后流到大海。
东江是我故乡的母亲河。东江这个名字不仅是河的名称,还有着更广为人知的“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故事我从小耳濡目染。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东深供水工程给香港供水,引东江水入港,解香港同胞饮水之苦。
退役后,2023年9月16日,那天,我乘坐复兴号列车,从闷热的广东来到郴州求学。
当复兴号穿过南岭山脉的刹那,我紧握背包里母亲塞的广东凉茶,玻璃瓶上凝着的水珠,正顺着指缝往下躺。漉漉的雾气,构成了我对郴州的第一印象。
初来乍到,我在用心感受郴州这座和故乡迥异的城市。
人说郴州美,美在东江水。第一次知道东江湖时,我心里还在暗暗纳闷,东江湖和老家的东江有关系吗?
带着疑问,我查询了资料,原来东江是东江,东江湖是东江湖。二者并无关系。
查资料时,被东江湖的美色吸引。心动更要行动。于是在某个假期,我早早订好了东江湖附近的民宿。
到了晚上,湖边的风吹上岸,带来清爽宜人的气息。清晨天还微亮,我就乘上观光车前往景区。穿过一两层竹林,我来到湖边,瞥见一个带着斗笠的老伯。“同学,要搭船吗?”撑竹筏的老伯用带湘音的普通话招呼。我摇了摇头,却见老人从舱里捧出个粗陶罐:“尝尝东江湖的云雾茶,祛祛寒。”
茶汤入喉的刹那,兰花香混着山野清气在齿间绽开,好似这一刻我已经融入山间的云雾中。我站在东江湖堤岸上,看着晨雾如素纱轻笼湖面,打鱼人竹篙一点,涟漪便惊碎了水中青山的倒影。
湖对岸竹林在雾中若隐若现,让我想起故乡。
东江湖的美,果然名不虚传。
带着好奇,我问自己:东江湖和东江真的没关系吗?
我开始翻阅资料,发现东江湖水主要来自南岭和罗霄山脉南部的汇流。而东江的源头,则是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三标乡桠鬓钵山。但这几座山脉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南岭山脉。两处的水源都流经横亘在湘粤赣的南岭山脉,最终汇入江流大海。
不同的水孕育了不同的饮食、风俗和地域文化,但归根到底,水同源,人,更同宗同根。
我望着远处的湖水,脑海中东江湖的波纹渐渐化作滇池的涟漪,又幻化成东江的浪涌。晚风送来远处的渔歌,路边的灯光交相辉映。
我突然明白,只要心中有水声回荡,处处都是灵魂的泊岸。
作品点评
文章以诗意的笔触勾勒出水韵灵动的湘南画卷。作者将东江的蜿蜒与东江湖的浩渺化作文字血脉,以“碧波荡漾的绸缎“晨雾缭绕的仙境”等意象,在山水肌理间织入乡愁的经纬。作品既展现了“雾漫小东江”的奇幻光影,又捕捉到渔舟唱晚的烟火温情,更透过清澈湖水折射出生态文明的时代镜像。行文如流水般温润,在自然描摹中暗含哲学思考,将一江碧水的自然馈赠,升华为游子心中永恒的精神原乡。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