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靖腾
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尹靖腾,2013年出生,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学生。
创作背景:假期,多次在桂阳文化园的青石板路玩耍,让我萌生了用文字记录家乡文化的念头。
代表作品
桂阳印记:青石板上的文化之旅
参赛作者:尹靖腾(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
指导老师:李兰平(郴州市桂阳县士杰学校)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轻抚着青石板路,我缓缓踏上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每一步仿佛都在叩开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引领我走进桂阳文化园那片蕴藏故事的天地。
城墙门外,八根石柱巍然矗立,引人注目。石柱上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铁、锡、铜等八种珍贵矿产的模样,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富饶与辉煌。凝视这些石柱,我不禁心生感慨:从古至今,桂阳始终是当之无愧的矿石之乡。那石柱上刻写的不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一个个滚烫的荣耀,散发着穿越千年的光辉!
正当我思绪万千时,目光不经意间飘向石柱顶端,隐约看见四个字:“能仁烟雨”。我定睛细看,果然是这四个字。随后,按照提示,我又找到了其余代表景色的四个字:“鹿峰晚照”“七曲朝霞”“锦湖秋水”“龙渡晴云”“西寺蒙泉”“芙蓉雪霄”“高亭夜月”。这八个字不仅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更承载了桂阳千百年来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例如,“能仁烟雨”描绘的是某处寺庙在晨雾缭绕中的朦胧意境,而“鹿峰晚照”则让人联想到夕阳洒满山巅的瑰丽场景。
看到“西寺蒙泉”四字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口古老的井——蒙泉井。这口井大有来头,东汉时期的蔡伦用井水改良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作为桂阳人的蔡伦,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当他被皇帝委以重任后,面对当时纸张昂贵且笨重的问题,毅然决然投身于改良纸张的研究之中。无数次尝试与失败,他从未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最终,他改进的纸不仅在中国迅速传播,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向国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蔡伦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人物之一。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桂阳都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以独特的矿产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与价值。而今,这片土地依然在默默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行。
作品点评
文章紧扣“文化传承”主题,通过桂阳文化园游历,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从矿产石柱到蔡伦造纸,由物及人,层次分明。尤其对蔡伦事迹的叙述,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情感真挚,立意深远。结尾升华自然,展现了桂阳的独特魅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 妮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