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162.肖康琳 | 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教师
2025-04-28 11:14:30


肖康琳

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肖康琳,女,1997年1月出生,现任教于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

创作背景:以郴州山水人文为基,融入核心价值观,展现城市发展与精神传承。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映郴情

参赛作者:肖康琳(郴州市宜章县第九中学)

“郴”,一个独特的汉字,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这座林中之城的神秘大门。郴州,这座位于湖南南部的城市,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通楚粤之要塞,扼湖广之咽喉,有着“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微晶石墨之都”的美誉。郴山绵绵,郴水悠悠,这片土地不仅拥有令人赞叹的自然风光,更孕育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处处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

当我们踏上郴州的土地,莽山的雄伟壮丽扑面而来。作为“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莽山兼具泰山之雄、华山之险。东江湖则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是它的生动写照。这些自然景观,是大自然对郴州的馈赠,也时刻提醒着郴州人民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与“和谐”的理念。在发展的进程中,郴州人民始终坚持文明旅游、和谐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力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景区内,游客们自觉遵守秩序,爱护环境;当地政府和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使得郴州的山水得以保持原始的美丽与生机,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这宝贵的自然财富。

郴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神农作耒耜的传说,到苏耽跨仙鹤的故事,再到赵云智取桂阳的史实,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迁客骚人游历于此,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苏仙岭“三绝碑”上篆刻着秦少游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郴州增添了一抹缱绻缠绵的色彩;韩愈六过郴州,一首《叉鱼招张公曹》,让泛舟北湖之上叉鱼的趣味流传至今;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曾三度担任郴县县令,他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德,也深深影响着郴州人民。郴州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着先辈们的文化遗产;学者们潜心研究历史文化,敬业精神可嘉;人与人之间相处友善,诚信待人,共同维护着这片土地的和谐氛围。

郴州还是一片红色热土。1934年,红六军团途经桂阳县,“夜宿梨山,秋毫无犯”;同年,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沙洲村,3位女红军临行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村民,留下“半条被子”的鱼水佳话。这些红色故事,是“爱国”“敬业”“友善”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如今,郴州人民继承和发扬着革命先辈们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为郴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他们互帮互助,展现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郴州也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中传承下去,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郴州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中国银都”永兴县,虽没有银矿,却利用精湛的冶炼工艺,从各地回收而来的废渣、废料、废液中提炼出金、银、钯等贵金属,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形成了完整的白银产业链。这体现了郴州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人民共同参与,使得郴州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郴山郴水见证着郴州的历史变迁,郴情则凝聚着郴州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奉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郴州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未来。它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这座城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样本,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品点评

文章紧扣“郴山郴水映郴情”主题,构思精巧。从“郴”字切入,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底蕴、现代经济等维度展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与名人轶事,展现郴州深厚内涵,以生动事例凸显郴州人民践行价值观的行动。语言优美流畅,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全面展现了郴州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