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芸溪
郴州市第二完全小学学生
作者简介
许芸溪,女,2013年6月出生,郴州市第二完全小学学生,是一个热爱阅读、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创作背景:本文根据农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经历有感而发。旨在通过文字展现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习俗,同时传递温暖的亲情记忆。
代表作品
荠菜煮鸡蛋
参赛作者:许芸溪(郴州市第二完全小学)
指导老师:邱志星(郴州市第二完全小学)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俗都独具一格,而在我家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农历三月三的荠菜煮鸡蛋了。
这个习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相传,名医华佗在采药时遇到大雨,躲进一位老者家中避雨。他发现老者饱受头痛和头昏的折磨,便用荠菜煮鸡蛋给老者食用。老者吃后,症状果然缓解。这个方法后来在湖南及南方多地流传开来,逐渐形成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在古代,荠菜被视为神圣的植物,具有祛邪避邪的功效,而鸡蛋则象征着生命与繁衍。每逢三月三这天,人们都会采挖新鲜的荠菜,与鸡蛋同煮,祈求祛病消灾、平安顺遂。
农历三月三当天,看着外婆提前准备好的荠菜,我期待不已,不停地催促外婆快些煮。“好了好了,这就开始。”外婆不紧不慢地将荠菜放入锅中,倒入清水,盖上锅盖。“先等一会儿。”没过多久,外婆又将荠菜捞出,加入几块红糖和一些姜片,再把提前煮好的鸡蛋剥壳放入锅中。“还要多久才能好呀?”我眼巴巴地望着咕嘟冒气的锅盖问道。“中午就能吃了。”外婆说完便去忙其他事情了,只留下我和这口锅“大眼瞪小眼”。
终于等到中午,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一股带着荠菜清香的甜味扑面而来,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外婆给我盛了两个鸡蛋,轻轻咬上一口,红糖的甜、姜的辣与荠菜的清香在唇齿间交融。鸡蛋吃完后,这份甜蜜的滋味仍在心头久久不散……
盼晴
春天到了,天气逐渐回暖。妈妈今天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周末到公园去野餐!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提前一周就收拾好了东西,就等着周末的到来。
星期二的时候,天气突然变了。傍晚时分,温度瞬间降了十几摄氏度,还下起了大雨。这可把我急坏了,心想:这可怎么办啊!野餐的计划会不会泡汤?
第二天早上,我去上学的时候,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水洼像一面面镜子,树叶尖上挂着一滴滴晶莹剔透的“珍珠”,一切都美丽极了。可我却没心思欣赏,满脑子只想着周末出去玩的事。
一连过了两三天,天空就像故意针对我似的,一直阴沉沉的。那黑压压的乌云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心上,让我喘不过气来。
一转眼就到了星期日。一大早醒来,我急忙从床上蹦起来,拉开窗帘,可天空依旧是灰蒙蒙一片,还飘着小雨。老天爷又用一盆水浇灭了我的期盼,我瞬间感觉野餐计划要泡汤了,心如死灰。可我还是不肯放弃,在心中默默祈求。
一上午过去了,到了中午吃饭时,窗外依然飘着小雨。我不禁抱怨:为什么一连几天天气预报总是这样!
或许是老天爷听见了我的祈求,下午一两点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将那如眉般的乌云吹散了,随后出现的是一片瓦蓝的天空。天晴了!我高兴极了,赶紧带着一周前收拾好的东西,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发去公园了。
作品点评
《三月三的荠菜煮鸡蛋》这篇习作巧妙融合了节日习俗,通过外婆煮鸡蛋的细节(如慢条斯理的动作、红糖与姜的添加)和我焦急等待的童真心理,展现了浓厚的家庭温情,让习俗传承充满烟火气。《盼晴》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作者对晴天的热切期盼,情感真挚动人。给我们呈现了期待-失望-惊喜的心路历程。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李金香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