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婷
郴州市新飞学校教师
郴州:山水间的千年诗行
参赛作者:李慧婷(郴州市新飞学校)
秦观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让无数人记住了这座湖南南部的古城。从苏仙岭云雾缭绕的山头到东江湖波光粼粼的水面,郴州的山水总带着唐诗宋词的韵脚,又浸润着寻常百姓的烟火气。
清晨的苏仙岭总笼罩着薄纱似的雾。沿着青石台阶向上,苔痕斑驳的石刻里藏着千年往事:韩愈被贬时在此写下“山红涧碧纷烂漫”;三绝碑虽已模糊,仍能辨出“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慨叹。行至半山腰的白鹿洞,总能看到当地老人对着仙洞焚香祈福,传说苏耽在此得道成仙的故事,早已化作代代相传的民间记忆。
东江湖最动人的时刻在黎明。晨光初现时,湖面浮着三三两两的渔船,船头站着叼烟袋的老渔夫,手腕一抖便撒开圆形网兜。前些年有摄影爱好者拍下“雾漫小东江”的照片,让这方水域出了名,但渔民们依旧按古法养鱼——用竹竿支起方形网箱,清晨划着木船投食,惊起白鹭掠过杜甫笔下“天地一沙鸥”的意境。
北湖公园的早晨总是热闹的。绕着湖心岛慢跑的青年、拿着太极剑的老人、蹲在石栏边喂鱼的孩子,把环湖步道变成了流动的生活画卷。东南角的六角亭里,常有退休职工围坐下棋,石桌上印着经年累月的棋盘纹路。到了夏天,垂柳把枝条探进湖水,让人想起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的诗句。最有趣的是湖西的观鱼台,家长带着孩子把馒头掰碎了扔进水里,锦鲤挤作一团争食,溅起的水花惊飞了荷叶上的蜻蜓。
老城区的裕后街像本摊开的线装书。最热闹的要数“杨婆鱼粉店”,凌晨四点便亮起灯火,大骨汤在陶瓮里翻滚,案板上剁椒红得透亮。常能遇见穿练功服的老人端着鱼粉去听昆曲,他们唱的《游园惊梦》,和汤显祖听到的曲调,隔了四百年依然同频。
湘南起义纪念馆总迎来研学的中学生。展柜里生锈的大刀、磨光的扁担,讲述着1928年朱德率部在此整编的故事。讲解员说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此萌芽时,窗外的香樟树正把影子投在北湖水面。
暮色中的郴江最是温柔。沿江步道上,跳广场舞的阿姨们惊飞了觅食的麻雀,夜钓者的浮漂在月光下忽明忽暗。对岸高楼群的霓虹倒映在水中,与义帝陵的点点灯火遥相呼应。这座被徐霞客称为“寸土无丽”的城市,把历史故事写进大街小巷,让每个生活其中的人,都成了山水诗行的注解。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郴州风情长卷。作者以细腻笔触,将苏仙岭的古韵、东江湖的晨景、北湖公园的活力、裕后街的烟火以及湘南起义纪念馆的庄重等一一呈现,巧妙融合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让读者仿若置身郴州,感受其独特魅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