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竞慧 | 郴州市新飞学校教师
2025-04-23 15:20:44


曾竞慧

郴州市新飞学校教师



作者简介

曾竞慧,女,中共党员,2002年07月出生,任教于郴州市新飞学校。

创作背景:身为郴州宜章一六本地人,家乡的一切早已融入作者的血脉。莽山脚下的一六镇,是生她养她的地方。这里的温泉、非遗、花海等独特景致与文化,承载着她童年的欢乐和成长的记忆。听闻“郴山郴水郴情”文学大赛,她满心激动,想用文字讲述一六镇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家乡的魅力,也想借此表达她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代表作品

​一六,藏着我最炽热的乡愁

参赛作者:曾竞慧(郴州市新飞学校)

穿过乐昌,才知故乡

我的家乡宜章县一六镇,藏在两省交界处。从县城出发往南,车轮总要碾过广东最北端的乐昌坪石镇——当导航提示进入粤北地界时,手机定位却总在路途中玩起捉迷藏。前一秒还显示着广东乐昌的电子地图,转过某个山坳,突然就跳回湖南宜章的坐标。这种时空交错的穿越感,令我在“故乡”与“他乡”之间不断重叠,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汤湖里,煮沸乡愁的温度

被誉为“中国温泉小镇”的“魂”,自然就藏在一六镇汤湖里的温泉中。地下的热泉从莽山深处汩汩涌出,蒸腾出小镇千年的烟火气。夏夜里,民宿的露天池中,孩子们的笑声与温泉水花一同溅起;冬日里,一池暖意,将光阴泡得绵长。这里的温泉不仅是疗愈的汤,更是联结游子的绳——广东省的人潮跨省而来,只为在莽山脚下,寻一处“身心归处”。

夜故事:火把照亮七百年的心跳

若将温泉说成一六的“静”,夜故事便是它的“动”。每年元宵,锣鼓声穿透小镇,一六便成了流动的戏台。《穆桂英挂帅》的英姿飒爽,《八仙游莽山》的仙气飘飘……700年的非遗传承化作一抬桌、一盏灯,在一六镇的街头摇曳生姿。古老的故事与年轻的欢笑,在一六镇撞了个满怀。

红炮之乡:炸响春天的请柬

一六镇的红炮作坊里,藏着小镇最热烈的语言。用草纸卷筒、土硝填芯,将雄黄的硫香揉进每一寸红纸。年关将近时,作坊的屋檐下挂满鞭炮,像一串串待嫁的“红娘子”。点燃引线的那一刻,炮声清脆如裂帛,纸屑纷飞似红雪——这是宜章人献给岁月的仪式感。如今,“红炮”早已走出莽山,在“北浏阳,南宜章”的江湖传说里,炸响乡村振兴的春雷。

油菜花海:大地织就的金色绸缎

三月的一六镇,是油菜花写给春天的情诗。百亩花田从山脚铺向天际,“美丽一六”的创意字样若隐若现。昔日的“油稻轮作”智慧,如今成了“赏花经济”的密码——一朵花,既饱了粮仓,又富了口袋,更让温泉小镇的名字随着花香飘向远方。

篮球砸响乡土:一六镇“村 BA”的激情篇章

你或许见过NBA的辉煌赛事,但一定没听过一六镇“村BA”的呐喊。盛夏的篮球场上,队员运球如风,围观的村民擂鼓助威、舞动呐喊,汗水砸在黄土地上的声音,和着莽山吹来的风,奏响小镇最野性的乐章。在这里,篮球不是竞技,是血脉偾张的乡情,是泥土里长出的狂欢。

莽山脚下,瑶风与舌尖共舞

背靠莽山五指峰,一六镇的炊烟总飘着瑶乡的香。瑶家阿嬷采来山间蕨根,捶打、沉淀、蒸制,做成《舌尖上的中国》里那口黝黑软糯的蕨根糍粑。咬一口,草木的清苦裹着米浆的甘甜,是莽山最本真的味道。若赶上瑶族盘王节,银饰叮当,长鼓舞起,山歌与米酒一同醉倒远客——这里的风情,比云海更缥缈,比山泉更酣畅。

湘南星火:莽山热土上的红色烙印

这里是湘南起义烈火淬炼过的土地。1928年,朱德、陈毅在此点燃革命火种,宜章成为“红军起水之战”的策源地。而在此之前,从宜章走出的邓中夏,已是革命先驱,其精神与湘南起义烽火交相辉映。1934年,当红军长征的铁流冲破国民党第三次围剿时,一六镇的青石板路上溅过战士的血与汗,祠堂墙根埋藏过染血的绷带与密信。这些事迹都是宜章人血脉中永不冷却的热烈与赤诚。

一六镇的魅力,从来不在宏大的叙事里。它藏在温泉蒸腾的褶皱间,在红炮炸裂的碎屑里,在夜故事巡游的火光中,更在每一个翻山越岭归乡的游子心头。若你问“郴情”是何物?且看这山水之间,人潮向暖,春暖花开。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对一六镇的描绘充满深情与魅力。作者巧妙串联起乐昌与故乡的独特关联,以细腻笔触展现了汤湖里温泉的烟火气、夜故事的非遗魅力、红炮的热烈、油菜花的浪漫、“村 BA”的激情、瑶家美食风情及红色历史等,字里行间满是炽热乡愁,令人心生向往。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