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芳 | 郴州市桂阳县第二中学教师
2025-04-23 15:05:30


肖丽芳

郴州市桂阳县第二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肖丽芳,女,1986年12月出生,现任教于郴州市桂阳县第二中学。

创作背景:出生、成长于郴州这座城市,作者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砖一瓦,一街一巷,一山一水,一城一镇。她与家乡的缘分,始于襁褓,终于永恒。


代表作品

在一城,过一生

参赛作者:肖丽芳(郴州市桂阳县第二中学)

对我而言,在郴州这座普通的城市中,处处皆是景色,就比如说,某条曲折幽静的不知名的巷子里,那不知名的人家门前的青石板的缝隙中,顽强生长出的不知名的小草花上,飞舞着的扑腾着翅膀的不知名的小蝴蝶,就让我滋生出些许的亲切感和别样的情怀来。而那些足以吸引游客或者引发人们遐思的标志性景致,在我心中更是如梦如画般的经典存在——月色下的北湖,水平如镜,波纹轻漾,炫耀着流光溢彩的楼台倒影;日出时的苏仙岭,绿意盎然,峰峦叠嶂,显摆出青翠亮眼的一身行头;小家碧玉般的郴江,穿过热闹的街市,也穿过宁静的乡间,行走在繁华与寂寥里;历经沧桑的东西南北街,遍尝昨日之风霜,也见证今日之巨变,游弋于古朴和现代中。

过往的岁月里,我与这些地方相遇相识,相交相处,在我的眼中,他们不再是普通的湖、山、江、街,而是像老朋友一样,聚散复重逢,日久而生情,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砖一瓦,一街一巷,一山一水,一城一镇,都见证并珍藏着流逝的时光,饱含着深切的情韵和灵动的意境。

湖——北湖

早些年,我在城区附近的小镇上班的时候,住在北湖西岸的一个小区里,每天早晨,要绕过北岸和东岸,到东南角的站台搭乘去往公司的班车,天气好的时候,清晨的微风,从湖面吹来,轻抚着脸庞,一轮初升的红日就在眼前。北湖一带属于核心商圈,周边广厦林立,人流密集,即便是大清早,也有很多绕湖而跑的跑者。他们朝我迎面而来,或者从我的身后疾驰而过,络绎不绝,提醒着我要为生活而奔忙。湖边的空地上,散落着成群结队、人数不等的大妈大爷,跳着广场舞或者打着太极拳,间或夹杂着几个年轻人,记得有一个跳舞的男青年,体态之轻盈,舞姿之婀娜,在一群大妈舞者中特别打眼,引人注目,每天经过的时候,我都会多看几眼。

下班回家的时候,如果是阴雨天,湖面会笼罩上一层朦胧的雾气,岸边的楼台高厦也仿佛海市蜃楼一般,只看得清轮廓;晴日里,落霞满天,夕阳缓缓坠下,湖面就会镀上一层金色,落日洒在湖水中,也准备收工下班了。湖边比早晨的时候热闹了许多,人多了,沿湖的店铺都开了,小摊小贩也都出来了,沿途有几个卖烤串、拌菜等食品的小摊贩,香味袭来。我有时会忍不住买上几个解解馋,我爱吃的是烤香芋片、烤油豆腐条、臭豆腐和酸萝卜,一般都是点这几样。不过我最爱吃的摊位,在北湖的西南角,还隔着一条街,有时会宁愿多绕些路去那里,很久没去了,不知道还在不在。我妈总是教育我说这些东西不干净不健康,吃多了不好,我自己也知道,但人生在世,也想偶尔吃一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哪怕付出一些代价。

山——苏仙岭

到了周末休息的时候,如果天气好,我就会早起,在城中跑上或大或小的一圈,或者去爬苏仙岭——这座位于城东的小小山岭,风景优美,富有灵气,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也算小有名气,常有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总是可以碰见旅游团。但多数还是本地的锻炼者,在清晨或者傍晚时分,攀爬这么一座海拔数百米的小山,不高不低,刚刚好。登顶之后,可在山顶休憩片刻,看看日出景象——阳光喷薄而出,城市慢慢苏醒,车马喧嚣之声渐起,鱼粉的香气也飘散开来。

鱼粉是郴州的一种特色早餐,它是将鲢鱼和辣椒粉、茶油等一起熬制成鱼汤,再放入煮熟的米粉,加入葱、姜、豆油、海带丝、酸萝卜丝等调料和配菜,浓香四溢,鲜辣无比,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如果是黄昏时候,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暮色四合中,城中渐入黑夜,华灯初上,一开始是星星点点的灯光,然后逐渐蔓延,直到万家灯火,一片璀璨,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与家人共享温馨的欢聚时光。

欣赏完这些,如果不赶时间,可以再走走或坐坐,吃吃山顶售卖的酸萝卜、凉粉等小食,便缓缓地下山去,小半日悠哉清静的时光,就这么酣畅淋漓地度过。行走在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的石板台阶上,观赏着满山苍翠的草木,呼吸着宁静清爽的空气,聆听着婉转悠扬的鸟鸣,让人觉得生活是如此之美好。往山下望去,则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之地,就在目光所及处,山边的住宅楼的阳台上放着的躺椅,都清晰可见,闹中取静,大抵如此。

江——郴江

苏仙岭的山脚下,是穿城而过的郴江。山水相依,守候千年,两两对望,默默无言,“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代的秦观,被贬至此,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山水情怀和人文特色。郴江穿过的城区,并不属于CBD,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但极具生活气息,朴实的住宅楼,简约的商铺,幽静的街巷,都沿江而建,错落有致,后面就是青山,处于山水之间,十分宜居。江边修建了许多游道,靠江一侧设有栏杆,方便人们游玩观赏。这些小道和栏杆有的是石制的,雕有花纹或文字,很是精致;有的是木制的,踩上去嘎吱作响,别有一番意趣。每次跑步的时候,只要时间和体力允许,我都会跑到郴江边上来,哪怕只能跑上一小段,不为别的,就是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氛围。

江边的一些地段,设有夜宵摊,在天气适宜的夜晚,可以约上几位亲朋好友,靠江而席,点上几道下酒又下饭的可口菜肴,比如说烧鸡公、水煮鱼、青椒猪头肉、酸辣土豆丝、清炒生菜、拍黄瓜之类的,再喝点小酒,天气冷喝白的,天气热就喝啤的,如遇严寒或酷暑天气,则可将白酒温热,或将啤酒冷藏,再搭配喝点自己喜欢的饮料,简直了。三杯两盏下肚,酒酣耳热之际,面对盈盈江水,听涛声轻响,看人潮涌动,上有熠熠星光,下有点点灯火,于是感叹世间繁华、前尘如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街——东西南北街

再沿着苏仙岭山脚下的郴江往南走一走,逆江而上,就到了东西南北街,这一共是四条街,分别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按各自的方向呈十字形分布,都不太长,正中一个十字路口。很多年以前,当郴州还很小的时候,这里是中心地段,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便被别处所超越,当然这里仍处于市中心,人流和车流都十分密集,只是街道没有那么开阔宽敞,建筑没有那么宏伟亮丽,略显局促和破落。可别因此而嫌弃,如果有时间,有兴致,在这里走走,会发现许多深藏在窄街陋巷中的美食,好吃还实惠。我就特别喜欢西街一家小店里的油糍粑,有肉的,也有素的,咬上一口,金黄焦香的面皮混合着软糯清甜的内馅,口感非常完美,不过这家小店在傍晚的时候就打烊了,去晚了吃不到,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主街道的两旁,是一些小巷,转进到这些幽深逼仄的巷子里,车水马龙一下子就从眼前消失了,再往里走走,喧闹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直至没有。里面主要是居民区,住着的大部分是些老人,年轻人都去买新开发地段的电梯房了,鲜有在这里住的。路边偶尔会碰见一口水井,或者一小片菜地,辛勤的老人们在忙着清洗衣物,拾掇蔬菜,把这些家务活都忙完,以便在晚饭之后,去街坊邻里那里坐坐,拉拉家常。青石板路旁的沟渠里,流水清亮,汩汩有声,走着走着,便放慢了脚步,忘记了时光,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可是一抬头,远处高大奇特的玻璃钢铁建筑映入眼帘,又被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这就是家乡,她所有的景致,与别处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可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眼里,却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在我已然逝去的小半生岁月中,大部分的时光是在此度过。在异乡的日子里,我思念着,回来之后,便更加依恋,不管是游走在山间水边,还是漫步于街头巷尾,或者就在家中的阳台上这么往外望去,我都能感觉到,我是属于这里的。曾经在此度过了多少欢乐时光,挫折、沮丧也有过许多,读书,工作,恋爱,结婚,人生的多个阶段,相异的心境,都在这里的不同角落里发生过、经历过,时过而境未迁。走过这些地方,就仿佛看到了那个一路走来的我,从稚气、叛逆,到困惑、成熟,从无忧无虑、年少轻狂,到历经风雨、拖家带口。现在的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又在邻近的县城上班,每天上演着双城记,没有了孓然一身岁月里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从容而恬淡地在这座城市里任意的一处驻足流连、悉心品味。

几十年前,爷爷奶奶为了讨生活,远走千里,从临武来到这里安家,便注定了我此生与这里的不解之缘。我守着故乡的安逸,未能在外闯出一片天地,生命里没有不顾一切找寻理想的青春追梦时光,也是一种遗憾。世间的许多东西,失去了才知其可贵,可能是因为平静的日子过久了,我便不知珍惜,淡然如水的岁月与情怀,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而被一些人所向往,想到这里,我又有些庆幸。 这里已经有我太多的记忆,太多的牵绊,就像是朝夕相处的家人,香浓醇厚的老酒,欲拒还迎,难以割舍,每一处山水街巷,都让我深深感怀——可是如果她变换了模样,那我还会不会依旧眷念着她呢——倘若有那么一天,北湖的水干涸,苏仙岭上草木凋零,郴江断流,东西南北街不再有人烟,到那个时候,我想,我还是不会离开郴州的,因为山光水色、市井街道,早已此心长存、此生难忘,不管如何变化,在我内心深处,永远都是记忆中的样子,陪着我慢慢到老。


鱼粉的滋味


那渡口名叫栖凤渡

早已无人问津

却跃然于城中诸多米粉店的招牌之上

每当薄雾升起的清晨

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已开始忙碌

洁白浑圆的粉条

在沸水与竹瓢中上下纷飞

然后被打捞起

浸入色泽鲜亮的鱼汤中

撒上葱姜蒜

早已令饕餮之徒们按捺不住


这一碗香辣浓郁

只要几元钱

就像多年以前

我们年少时的爱情

爱得热烈

也爱得简单

与你牵着手

走过几条街

觅着香味而至

在那陋巷深处

找寻一家味道正宗的鱼粉店

你吃到剩小半碗的清汤

然后给我一个浅浅的微笑

稍稍上扬的嘴角边

还挂着一抹红油


多年以后

已不在我身边

锦衣玉食的你

是否仍留恋着这家乡的味道

每当夹起鱼粉的时候我想

这一生还要经过多少渡口

又会是谁陪着我看河岸的风景

就像这鲢鱼恋着粉条

在鲜香浓烈中如胶似漆

缥缈热气

是我无尽的思念

滚烫浓汤

如你深藏的温柔

城北四十里

渡口无处寻

江中有舟楫

似是你归来

是谁在郴江边

熬煮一碗鱼粉

让那辛辣滋味

洒入爱侣柔肠


作品点评

文章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郴州的湖、山、江、街,将日常场景与个人记忆交织,充满烟火气与温情。作者以 “老朋友” 喻故乡景致,赋予其生命与情感,在岁月变迁中展现对家乡的眷恋。文字质朴真挚,既有生活细节的描摹,也有人生感悟的抒发,感染力十足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陈华英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