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玲 | 郴州市第四中学教师
2025-04-18 16:43:00


骆晓玲

郴州市第四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骆晓玲,女,1993年9月出生,现任教于郴州市第四中学。

创作背景:作者是郴州本地人,因长期生活、多次游历于此,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同时也被郴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淳朴民风所触动。文章以亲身经历为基石,将对郴州的观察、体验与热爱转化为文学表达的成果,兼具个人情感投射与地域文化传播的双重属性,旨在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郴州“山水含情、人文暖心”的独特魅力。


代表作品

醉心郴山郴水 情寄福城厚土

参赛作者:骆晓玲(郴州市第四中学)

湖湘大地南端,一座被山水深情拥吻的城市静卧如诗——郴州。它是遗落人间的明珠,温润光泽里藏着千年未改的山水情致,每一道褶皱里都流淌着让人沉溺的温柔,只待世人掀开云雾,赴一场与自然和时光的约会。

山之韵:云雾深处见千年

苏仙岭的雾,是仙人遗落的纱衣。青石板路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一条蜿蜒的玉带系在山腰间,拾级而上时,古木参天如绿色穹顶,枝叶交叠处漏下的阳光碎成金箔,在苔痕斑驳的石阶上跳着古老的圆舞曲。登顶瞬间,云雾忽散,郴州城在脚下铺展成一幅水墨长卷:楼宇错落如棋,江河蜿蜒似带,山风掠过耳畔,挟着秦少游“郴江幸自绕郴山”的千年叹息,让人恍觉古今在此刻重叠——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人足迹,那些藏在松涛里的历史私语,都在这山的静谧中娓娓道来。

水之语:碧波深处是乡愁

便江的水,是流动的诗行。丹崖赤壁倒映着天光云影,乘船顺流而下,船头剪开的不仅是碧波,还是一幅流动的《千里江山图》:水底游鱼细石历历可数,偶有白鹭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岸边村落藏在竹木深处,青瓦白墙间飘着袅袅炊烟,恍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最动人是暮色时分,夕阳给江面镀上金纱,渔歌晚唱与流水潺潺合奏,那声音像母亲轻哼的摇篮曲,裹着糍粑的香甜、腊肉的咸香,把乡愁酿成了永不干涸的河,在每个郴州人血脉里静静流淌。

人之暖:烟火深处见真心

郴州的街巷,是活着的温情画卷。青石板路上,阿婆端着刚蒸好的米饺与邻居寒暄,檐角低垂处,老伯正给远道而来的游客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热闹的集市里,竹筐里码着新鲜的时蔬,摊主会把最饱满的柑橘塞进你手里,笑着说“尝尝,咱自家树上结的”;夜幕降临时,夜市的灯火映着人们的笑脸,栖凤渡鱼粉的鲜香漫过街角,热情的老板娘总嫌你碗里的码子不够,非要再加一勺喷香的红油。这里的善意从不含蓄,像郴江的水般直白滚烫,让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那声带着乡音的“进来坐”。

山水为笺,情字作跋

郴山郴水,是造物主最温柔的笔触:山有骨,水含情,人重义。当你站在苏仙岭顶看云卷云舒,坐在便江船头听潮起潮落,或是在巷尾接过一碗热气腾腾的美食,便会懂得——这方土地的魅力,从不在山水的奇绝,而在每一丝风里都藏着的深情,每一滴水都浸着的暖意,每一张笑脸都捧着的赤诚。

来过郴州的人,心里都会种下一片山水:那里的雾是甜的,水是暖的,人情是永不褪色的朱砂痣,让人无论走多远,都忍不住频频回望,盼着再赴一场与福城的温柔重逢。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优美灵动的笔触,将郴州的山水人文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云雾缭绕的苏仙岭、诗意流淌的便江,到充满烟火气的街巷,层次分明地展现了郴州的独特韵味。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与真挚情感交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柔与魅力。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黄 慧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