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峥嵘 | 郴州市湘南中学学生
2025-04-17 16:46:26

张峥嵘

郴州市湘南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张峥嵘,女,2010年12月出生,就读于郴州市湘南中学,成绩优异且多次被学校评为年级之星”。她特别喜欢写作看书,经常和家人一起感受郴州美好的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郴州山水是大自然的馈赠,生逢海晏河清,作者想用文字向大家描绘她眼中的林邑之城——郴州。


代表作品

  林邑之城

参赛作者:张峥嵘(郴州市湘南中学)

指导老师:黄玉婷(郴州市湘南中学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于我而言,这缕春风便是著名的林邑之城——郴州。

绚幻交影之初

霞光相映之地郴州

拂过路径,拭过天空,轻轻抚起她的秀发,发丝盘旋着喜悦,悠悠飘动着,是风裹挟着暖意,将春天捎送至郴州。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外草色凝结的朝露折射进窗沿,迸射出斑斓的色彩。新雨洗净了尘埃,冬雪消融了万物,没有云雾的遮掩,太阳唤醒了于冬日中沉睡的郴州。她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眼眸,眸子似是被晨雾浸染,却又倒映着窗外草色的剪影。

朦胧之间,她缓缓探出头。一株小草上悬挂着一滴“天空之泪”,晶莹透亮的如同被丝绸细细擦拭过的琥珀宝石,她低下头,细细打量着,原来是天降下的福泽——甘露所化,一束光线透彻其中,一如繁星,虽无夕阳美艳,却有流星划过。顺着光线望去,是云朵披了灿烂的裙裾和初生的晨光相互映射所融成的霞光,霞光倒映在湖泊上,描摹出美轮美奂的画面。

“嘀嗒”,露珠顺着小草茎叶的曲柔滴入水中,湖泊泛起阵阵涟漪,在倒影上形成一圈圆的“梨涡”,像树的年轮,更像是仙女在拨动竖琴的琴弦,谱奏出春天的律章,悠扬的旋律中,也吟唱着生命鲜活的曲调,这是万物复苏的节奏,也是希冀。忽而,一位游客骑着马走进了她的视野,游客同她一样欣赏着眼前的景色,他说道:“郴州,我来了。”她张了张口,不知在呢喃着什么。在光与影的交错之间,风儿在耳畔唤道:“郴州,仰天湖大草原欢迎你。”

落日夕阳之际

唯美浪漫之处郴州

她向门外走去,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是如大地脉搏一般起伏的丘陵。她细细打量着周遭,丘陵宛如流动着的岩浆,如血液般的红艳中融入了淡淡的东来紫气。“高椅岭”,稚嫩的童声传来。

她偏头看去,是攒动的游客中发出的声音。她静静地观望着人来人往的游客,跟随他们来到一处观望台,她望向天边,此时已是夕阳落日之际。

夕阳将万物都覆上一层橘红色的帷纱,天也染上了酒醉后的红晕,经过层层浸染的天色与晚霞浑然一体,如水般漾着波纹,色彩却不像水的透彻清新,亦不似晨曦的光彩希明,而是所有鲜艳的颜色杂糅在一起,以红色为底色的一块画布,世上最娇艳欲滴的玫瑰也不及它的半分颜色。此情此景与高椅岭的丹霞地貌交相辉映,怎能不感叹一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林邑之城,郴州,是大自然的馈赠,是造物主的福泽。



作品点评

 这篇散文以诗化的语言描绘郴州的自然之美,将城市人格化为灵动的少女,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文章结构精巧,以绚幻朝霞与落日丹霞两个时空片段,构建出光影交织的抒情画卷。作者善用通感修辞,将视觉(霞光倒映)、听觉(露珠嘀嗒)、味觉(东来紫气)有机融合,形成立体的审美体验。比喻新颖独到,如将丘陵比作大地脉搏,晚霞喻为醉酒红晕,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文中对高椅岭丹霞地貌的描写尤为精彩,色彩词汇的堆叠运用(橘红、紫气、鲜红)营造出浓烈的视觉冲击力。结尾点题自然,将地域特色升华为造物奇迹,完成对故乡的深情礼赞。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琪

二审:张红萍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