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
郴州市荷叶镇中心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胡希,女,2010年10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荷叶镇中心学校。
创作背景:作者的外婆经常讲述在潮泉庙干活的故事,让作者对荷叶镇充满热爱,为创作积累了素材与情感。作者在荷叶镇中心学校借阅了《荷叶乡志》《萃影荷说》《荷叶镇简志》《荷叶红色故事》等,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为创作奠定知识基础。作者在荷叶镇长大,亲身感受潮泉庙和潮泉之美,在时代幸福感的感召下,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文化传承责任感,希望记录家乡魅力。
代表作品
潮泉庙畔 梦寻郴情
参赛作者:胡 希(郴州市荷叶镇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何小娟(郴州市荷叶镇中心学校)
在郴州桂阳县荷叶镇,有一处宛如仙境的所在。潮泉庙静静矗立,与神奇的潮泉相依相伴,承载千年故事,诉说无尽传奇,似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这片充满魅力的湘南大地。
每至观音节(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荷叶镇周边居民便会汇聚潮泉庙。在古朴庄重的仪式中,长辈们向泉中投放鲜花与祭品,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孩子们则围绕人群嬉笑奔跑,热闹非凡。在这欢乐的氛围里,潮泉更显灵动。
潮泉的美如梦如幻。水面似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微风吹过,波光粼粼,闪烁的光芒宛如无数钻石在水面跳跃。潮泉的水清澈见底,且会变色,仿佛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家的即兴创作。
有时,它澄澈透明,水底的沙石与欢快游动的鱼虾清晰可见;有时,又变为青绿色,如同被春天的精灵施了魔法,神秘而迷人。老人们说,泉水变色能预测天气,呈现青绿色时,暴雨即将来临。这奇妙现象为潮泉增添了神秘色彩,宛如大自然给予人们的独特信号。
潮泉的潮起潮落神奇至极。它如同一位有节奏的舞者,每日定时上演独特舞蹈。白天,阳光洒在水面,潮水慢慢上涨,轻柔地漫过岸边的石头,仿佛在抚摸大地;夜晚,月光如水,潮水缓缓退去,伴随着轻微声响,宛如在低声吟唱古老的歌谣。大约每隔5年,还会迎来一次大潮。
涨潮时,水位迅速升高,最高可达八九米,场面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落潮时则像泄了气的气球,迅速而有力,伴随着轰隆声,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力量。
潮泉边,坐落着历史悠久的潮泉庙。它最早建于宋朝,宋真宗时是祭祀唐初桂阳郡人黄师浩的昭德侯庙,后来称作潮水庙。曾经,听泉轩(庵)、潮泉书院书声琅琅。 如今,虽已不见当年盛景,但庙后的石壁上“潮泉胜地”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这是明嘉靖年间临武人罗廷採和外弟谭智涵留下的珍贵遗迹。明万历年间,临武人曾朝节赴京赶考路过此地,观泉时潮水猛涨,之后他高中探花、官至户部尚书,衣锦还乡时题赠“潮水名山”金匾。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观潮泉后写下“潮泉圣水”,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据说外地人若正巧碰上潮泉涨落,便是富贵之人,因此当地人常向潮泉祈求顺遂平安。而红军长征路过潮泉庙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1934 年,红军战士途经荷叶镇。长途跋涉后,战士们又累又饿,伤病员也不断增加。当他们来到潮泉庙时,当地百姓纷纷拿出家中仅有的食物和草药,帮助红军战士。在潮泉边,战士们取水饮用、清洗伤口,短暂休整。
离开前,红军战士在庙墙上写下“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向百姓宣传革命道理。当地一位年轻后生深受触动,毅然加入红军队伍,跟随部队踏上革命征程。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如明灯照亮这片土地,激励着当代青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在这片土地上成长,深深地热爱着它。潮泉庙和潮泉的神奇与美丽,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我们生活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我们应像守护潮泉庙一样,守护这份历史文化遗产;像追逐潮泉的神奇一样,追逐知识和梦想。
亲爱的朋友们,快来郴州市桂阳县荷叶镇吧!来看看这神奇的潮泉,感受它的潮起潮落、变色之美;来逛逛潮泉庙,聆听那些古老的传说,品味悠久的历史文化;再尝尝荷叶魔芋豆腐,感受舌尖上的独特美味。在这里,你能领略到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完美融合,收获一场难忘的旅行。让我们一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受“郴山郴水郴情”,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描绘潮泉庙与潮泉之美,兼具自然、人文与历史底蕴。开篇点明地点,迅速引出主题。主体部分多维度描写潮泉:节日的热闹场景烘托氛围;描写潮泉的变色与潮起潮落,尽显自然之美;介绍潮泉庙变迁及文人题字,增添文化韵味;讲述红军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结尾情感真挚,发出邀约并升华主题。文章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可优化之处在于场景转换时,过渡稍显生硬,若能更自然衔接,文章将更加出彩。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