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楷钦 |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2025-04-17 16:49:13

黄楷钦

郴州市第六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黄楷钦,男,2012年7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六中2022年被评为郴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在郴州市三完小《新时代这十年》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北湖区“我们的新时代”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23年在市三完小“诵读经典文化,陶冶美好心灵”活动中获得特等奖。

创作背景:此文源于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文章的题眼是秦观的那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所以我想通过串联古今,展现郴山、郴水的环境风貌;又以“半条被子”等红色符号传递家国情怀,最终落脚于“江流奔涌”的永恒意象,呼吁更多人感受郴州山水与精神的动人魅力。


代表作品

身边的风景也动人


参赛作者:黄楷钦郴州市六中

指导老师:李文静(郴州市六中)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如画郴江,温柔地环绕着苏仙岭。千百年来,这条翡翠般的江水始终环抱着苏仙岭。曾几何时,北宋词人秦观也曾站在这里,提笔写下《踏莎行·郴州旅舍》,世代流传,让郴州的云雾山水永远定格在宋词的婉约里。

这里是郴州,潇湘南门,林中之城,群峰如碧,山水如画。苏仙岭上,草木葱翠,竹林茂密,山峦起伏,传说中仙人飞升的巨石依然静立山巅,青苔斑驳的纹路里,藏着千年的灵气与神秘。云雾漫过山脊时,仿佛还能看见白鹤驮着苏耽掠过的残影。

还有那高耸入云的莽山,地貌奇秀的飞天山,草甸绵厚的仰天湖……旅人们总在听到它们的传说后,心潮涌动,恨不能尽快奔赴它们,感受它们的曼妙绝美。然而郴州的美,不仅在那山水画卷之中,在郴州人心目中,郴州真正的美,更多地藏在这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郴州任一家鱼粉店的竹蒸笼,整座城市便开始浸渍在酸辣鲜香的雾气中。将鱼粉当作早餐,是郴州人最高级的享受。沾着露水的清晨,循着嗦嗦的吸粉声钻进小巷。老板娘手腕轻抖,雪白的米粉瀑布般落入青花海碗,浇上赤金鱼汤时,红油漩涡里浮起金甲将军似的煎蛋,令人垂涎欲滴。

邻座大爷的竹筷敲着碗沿打拍子,灶台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吆喝声,这是独属于郴州的晨间奏鸣曲,美得生机勃勃。

郴州的动人,同样表现在她红色的历史中。站在“半条被子”广场上,注视着中心位置那古铜的雕像,很难不让人心潮澎湃。三位女红军剪开仅有的棉被,将温暖留给沙洲村的乡亲。如今青砖缝里生出的野花,仍带着当年棉絮的温度。这座雕像的红,是永不褪色的赤诚,美得暖人心脾。

如今,绵延的江水依旧绕着青山缠绵。它携着苏仙岭的松涛、街巷的鱼香、军民相扶的传说,把千年的故事酿成了醇酒。最美的风景,原来不在山水册页里,而在晨光中端起鱼粉的粗瓷碗边,在青石板上蒸腾的市井烟火中,在代代相传的温热记忆里。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作品点评

 本文以诗意的笔触勾勒郴州的人文与自然之美,巧妙融合历史典故与现代风情。语言凝练典雅,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