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雨泉 | 郴州市安仁第五中学学生
2025-04-17 16:48:14

谭雨泉

郴州市安仁第五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谭雨泉,女,2011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安仁第五中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作者的情感宣泄,在创作过程中,也迷茫过,无处下笔,但是观看了大量有关郴州的历史文化和宣传视频后,首先明确了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细致的构思了每个篇章的位置和内容安排,力求知识与情感和谐统一。


代表作品

郴山郴水郴情永恒


参赛作者:谭雨泉郴州市安仁第五中学

指导老师:曹艳梅(郴州市安仁第五中学


晨光熹微,东方渐露鱼肚白。山水城中的晨雾依稀在东江湖的怀中偎依着,不愿离去,熹微的光影一点两点映过湖旁的杂草,穿过清蒙蒙的雾气,落在岸边青色鹅卵石上,洒下一地斑驳。露珠掉落的声音将这座源远流长的城市惊醒,惊醒了树上正沉睡的山雀,当它们开始啁啾时,将春晓中的欢愉带到了21世纪的清晨之中。 

山是未干涸的毛笔。有人用未干的颜料提笔作画,有人以满腔的热忱看画写诗,苏仙岭的雄壮与柔情相叠,将诗人心胸中的波澜呈现于少年们的双目,老茶馆的铜壶依旧沸腾着,水壶表面上的水汽在空中时隐时现,年轻人正在翻阅手中的诗书,翻阅声响惊了正在临摹《兰亭集序》的少年一千年光阴,就这样在茶香与墨韵中悄然和解。

水是未凝固的宣纸。东江湖的渔船拖着长长的鱼纹,船尾的褶皱里时不时就能看见鸟类的身影。瑶家阿妹坐在岸边梳头,银饰碰撞的声音与风吹草动之声混合在一起。老篾匠在树下悠闲编筐,将云图的曲线编进历史的纹样里,让古老的经纬在日月星河中延续。

城是未封笔的画卷。当飞天山在暮色中燃烧成晚霞的东方红,有人看见赤色岩壁上浮出楚简的雕刻,当仰天湖的草被微风吹拂时,繁星与卫星信号在某一个纬度悄然相融。夜市亮灯时,裕后街立马活了过来,人群熙熙攘攘,有人正沉醉于夜色的美景之中,随着采茶调翩翩舞动。

暮色黯淡,残阳如血,夕阳斜射下来,地面上的一切都似乎笼罩在一层神秘且朦胧的面纱当中,瑰丽而柔美。有人用笔墨在木板上书写“郴州赋”,笔尖与灯光共舞;有人在河岸边将微芯片放入河灯之中,让古老的祈愿顺着水流飘向远方。

江风掠过时,将无人机嗡嗡的声音掩盖,抚过砚台,将未干的浓墨吹成莽山的姿态,在这块未干的砚台中有篾竹手艺在数据中重生;有冶矿文明在元宇宙里成就;有古驿道的马车声与汽车的鸣笛声达成了某种动感的节拍。

静谧的夜幕中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月亮的四周氤氲着茶白色的雾气影影绰绰,周围寥落的星辰忽明忽暗。这座被山水环绕源广流长的城市将在时光的长河中保留最鲜活的姿态。夜航船驶过灯火阑珊处,北斗星正悬于高椅岭的飞檐之上。郴州从来不是凝固的山水画卷,而是永远鲜活的创作长卷。

两江交汇处,又一批少年架起新的画板,他们的笔尖即将落下新的墨点——那或许会是未来某篇传世诗章的起笔,某段数字传奇的源代码,又或者只是某个异乡游子午夜梦回时,心底最温柔的坐标。


     

作品点评

 这段文字以灵动笔触描绘郴州。晨雾、山水、城景在诗意中尽显独特魅力,从清晨到日暮,展现郴州古今交融,传统与现代共生。结尾升华,点明郴州是鲜活创作长卷,充满对未来的期许,让人对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印象深刻。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