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素红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郴州记:山水之间的诗意栖居
参赛作者:龚素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代淑芬(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在面对桃红柳绿的时候,我们都只能虔诚地用两腿走过风景,用两眼膜拜,用一颗心来贮存。”每次读张晓风这句话的时候,我都会感慨万千,自然之美无法从扁平单薄、滤镜深厚的相片中获取,需用自己的身体来体验、用自己的双眼来珍藏。在自然中,王维方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玄妙;李白方见“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惊艳;岑参方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绝景。真正的自然,仍在脚下,需要人们迈开步伐去探索,而不是蜷缩在网线后窥探。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郴州。
火车穿越南岭山脉的最后一个隧道,眼前的景象瞬间开阔起来,郴州就以一种豁然开朗方式热烈地迎接着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旅人。这座湖南南部的城市,不似张家界的奇绝,不如凤凰的喧闹,却自有一番林邑之城的从容与淡然,这种独特的气质,就像一坛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人们常说:“郴州的山水不是用来惊叹的,而是适合慢慢品味的。”只有当你真正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它的真容之后,才能慢慢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如同当地人家灶台上那罐用文火慢慢炖煮的草药猪脚,只有经过时间的熬煮,才能品尝到其中本真、美味的滋味。
苏仙岭,宛如郴州一顶翠绿的冠冕,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我便踏上了登山的路途。脚下的石阶被露水浸润得闪闪发亮,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场登山之旅铺上的水晶之路。道路两旁,古老的树木伸展着粗壮而苍劲的枝干,像是岁月的忠实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悠悠往事。这一场景让我联想到了高中所学的一篇文章——姚鼐《登泰山记》中的一段话:“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当时我怎么读也读不懂它的意境,而此刻他所表述的安详、明媚的温柔飘逸之美让我动摇承之。当我终于登上苏仙观,极目远眺,也才终于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魅力,整个郴州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的眼前。站在苏仙岭上,微风轻轻拂过我的面庞,我好像能跟它对话,这座山水之城骨子里透出的温润与柔和,是一种能让人内心瞬间平静下来的力量。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东江湖无疑是郴州迷人、动人的眼眸。这个被称为“南国明珠”的人工湖,蓄着一汪碧水。晨光熹微时,湖面泛起轻纱般的薄雾,几艘渔船开始了他们的捕网表演,搅碎了一池翡翠。湖畔的白廊镇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粉墙黛瓦倒映水中,与远处的青山构成一幅天然水墨。“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宛若丹青未干,提笔然,点欲穿……”此情此景我的脑海便自动播放了这首《烟雨行舟》,有此意境,我真想像古人一样就地作画一幅。细密的雨丝千丝万缕地落入湖面,激起无数细小的涟漪,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树木都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烟雨之中,我又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人笔下“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境里,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惆怅与感动。
如果说东江湖是一位温婉动人的大家闺秀,那么高椅岭则像是一个充满野性与力量的山野村夫。这片丹霞地貌景观粗犷豪放,红色的砂砾岩经过亿万年风化,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巨兽伏地沉睡,每一处景观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穿行在狭窄的一线天,两侧岩壁高耸逼仄,抬头只见一线蓝天;登上“巨蜥湖”观景台,眼前豁然开朗,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红色山体,宛如巨蜥静卧。最令人称奇的是“天然湖”景观,一泓清水被环形山岩自然围合,从空中俯瞰,就像大地睁开的一只眼睛。高椅岭的日落最为壮美,夕阳将整片丹霞染成金红色,山岩的褶皱处形成明暗交错的线条,仿佛大地在燃烧。
离开郴州的那一天,天空飘起了小雨。透过车窗,我恋恋不舍地回望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整座城市被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苏仙岭、东江湖、高椅岭等那些我曾流连忘返的美景,都渐渐隐去了身影,只留下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水墨画般的轮廓。山水画卷 郴州相见,郴州,真的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离开后还心心念念想要再来的城市。在这一刻,我忽然深刻地明白,郴州的美,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景点,而在于山水与城市之间那种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美妙关系,在于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它依然能够保留下来的那份从容与宁静。就像当地人家门前常见的那副对联所写:“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郴州的山水,本身就是一幅无需任何修饰的自然长卷,一首无需谱写的天地清音,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美好的回忆。
作品点评
这篇《郴州记》笔触细腻,生动展现郴州之美。从苏仙岭的温润,到东江湖的婉约,再到高椅岭的雄浑,作者以诗意语言串联景致,融入古诗词营造氛围,结尾借景抒情,升华出郴州山水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黄慧
三审: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