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麓静
郴州市新飞学校学生
作者简介
黄麓静,女,2012年7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新飞学校。曾获湖南省第十八届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湖南省第十九届中小学文学大赛二等奖。
创作背景:这篇描绘郴州山水之美的文章创作源于对郴州自然风光的深切感悟与人文积淀的深刻理解。首先,郴州独特的自然景观给予了强烈的创作灵感;其次,郴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了创作热情;再者,亲身游历的经历构成了创作的重要基础。
代表作品
郴山秀水美如画卷
参赛作者:黄麓静(郴州市新飞学校)
指导老师:周荣金(郴州市新飞学校)
郴州,这块古老而又灵动的土地,藏着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与梦想。在这里,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以最质朴的方式诉说着人间的情缘,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郴山不是普通的山,他是王维诗里的山。苏仙岭“天下第十八福地”就好似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飞天山的丹霞地貌,翠江环绕,形成独特的“红岩绿水”风光;还有集巍峨壮美,灵秀神奇于一体的回龙山,被誉为“第2西双版纳”素有“南国天然树木园”之称的莽山,它们都如一首首诗,一首首像王维的诗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绝美风光。
漫步在郴山的怀抱中,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独具韵味。春日里,山间的杜鹃花竞相绽放,将群山染成一片绚丽的红色海洋;夏日时,茂密的树林遮挡烈日,只留下斑驳的光影和清凉的山风;秋至则层林尽染,金黄的银杏与火红的枫叶交织成锦;冬日里,偶尔的一场雪便让整座山银装素裹,宛如仙境。四季更迭中,郴山始终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访。
郴山宛如一幅泼墨山水,形态万千,有的是龙腾飞,有的如凤翔起,无不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当夕阳洒落,山峦便镀上一层金辉,更添柔美与宁静。
而郴水,则流淌着别样的韵味——东江湖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湖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的垂柳轻拂水面,仿佛在低语千年的故事。爱莲湖则以它温婉雅致闻名,每到盛夏,荷花亭亭玉立,清香四溢,引得游人驻足流连。
郴水之美,更在于它千姿百态的神韵。翠江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行于丹霞群山之间,时而湍急如奔马,时而平缓似明镜。泛舟江上,可见两岸奇峰倒映,游鱼嬉戏,白鹭翩跹,好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绝美图景。
郴水不像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那般磅礴,而是如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柔美,又似苏轼笔下“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明丽。这便是郴州如诗如画的水。
郴州的山水,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与自然情感交融的纽带,它们教会我们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也让我们懂得: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唯有和谐共生,方能永续美好。在这片灵秀的山水之间,每一份情感都得到滋养,每一次驻足都让人心生向往。
郴州,用它的郴山秀水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让每一个到访者都能深切感受——人与自然之间那份最纯粹,最美好的联动。
作品点评
这篇《郴山秀水美如画卷》以诗意的语言展现了郴州山水的人文底蕴与自然灵韵。文章结构清晰,以“山”“水”双线展开,既引用了王维、刘禹锡等诗人名句赋予文化厚度,又通过四季更迭的细腻描写呈现动态画卷。修辞手法尤为出色,“丹霞如红岩绿水”“翠江似碧绿丝带”等比喻生动传神,结尾升华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立意深远。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