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兵 | 郴州市林邑中学教师
2025-04-15 09:28:32


李义兵

郴州市林邑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李义兵,男,生于1996年12月,现任教于郴州市林邑中学,语文教师。

创作背景:清明时节,天气干燥,山里缺水,父亲担心养在老家的鱼能否存活。父亲喜欢养鱼、抓鱼,老家的鱼是父亲对村里生活的一份念想,也是当今老一辈生活的思考。


代表作品

鱼  粉

参赛作者:李义兵(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唐开文(郴州市林邑中学)

下过雨后的山,苍翠上有着一层层薄薄的水雾,仿佛披上了一层素白纱衣,若隐若现,郁郁葱葱。土壤里钻出的水汽,晃着空气的流动,顺着布满斑驳裂纹而显黄的红砖,从青瓦屋顶飘出来。它有了另一个名字——炊烟。我小时候是住在山里,每天的清晨,寂静的小山村开始躁动起来。

家乡是宜章县的一个小山村,隶属于郴州。与郴州街道不同,小村的早餐是吃米饭的,盛一碗满的,晶莹圆润。米饭,平实纯粹,让人满足心安,是生命的礼赞。

到过郴州的都知道,郴州人一天的开始,是由一碗鱼粉开启的。郴州的鱼粉,街头随处可见,油亮,鲜辣,醇香。最喜欢火车站旁边的老邓鱼粉,店主是一对六十岁左右的夫妻,他们手上皱纹也在诉说着勤快。大多数时间是女店主煮粉,粉的种类很多,圆的,扁的,干切的,湿切的,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热气腾腾的工作桌边,女店主从粉桶里抓起一把粉,丢去煮锅中,接着用一双长筷子,在锅中搅动,一根根粉条在女店主的手下,像一群小鱼儿欢快地围着筷子,转着圈。红油一淋,撒上葱花,鱼粉灵魂在红绿间的香味氤氲而出,好似“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郴州的鱼粉,用东江湖的鱼或是小河里的鱼,大多是雄鱼、草鱼、鲢鱼熬煮的汤底。几小时的熬煮,让鱼汤的鲜浓沉淀下来,最后加上一层油辣子熬煮。鲜浓的味道中,便又添上了几分辣,几分香。初到郴州时,吃不惯这辣味直呛鼻子的鱼粉。如今,不吃一碗鱼粉,反倒全身都没劲。去年十月份老邓鱼粉转让给了店主的侄子。鱼粉有了年轻的味道,少了几分醇厚。

父亲和我不同。每早吃饭,他都要把碗里的米饭压得严严实实。父亲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

润湿的泥土,总有淡淡清香,像刚出的稻穗,味薄薄的。母亲总唠叨着,赶紧把雨鞋穿上,到时候跌倒了,没有人去扶你。父亲每次满口答应,出门后,便把雨鞋藏在家门前的楼梯下。他背起锄头,赤着脚,踩在湿滑的土里,在泥泞清新的小路上走远。小时候,我也问过父亲,不怕滑倒吗?他说,这是生养了他几十年的土地,泥土熟悉他的气息。对于父亲来说,与泥土的接触,是踏实的,稳当的。

“风雨梨花寒食过”,今年的清明很干燥,许久没有下过雨。父亲总叫着要回老家,担心他放在田里的鱼快要干死了。鱼,需要水。

父亲最喜欢雨。雨后的禾苗,油油一片,每一株都挺直了腰杆,伸长了千万条臂膀,直向青天,宣示着生机倔强。田里的水从田埂漫出,哗啦啦地流。巴掌大小的鱼顺着水,钻过田埂,逃入了小沟,大概河里海里才更像是鱼的家。父亲是捞鱼的老手,他总提着一个发白的胶桶,弓着身体,跨开两条腿,将两把竹子和线绳做的网对着斜入水中,慢慢往前推,细细靠拢,荡起一圈圈波纹,鱼便进入了网中。倘若动作大了,鱼儿会受到惊吓,蹿一下,不见身影。捞鱼讲究技术,也讲究专注。捞鱼的网,是个兜子,中间留着长长的袋,周边用弯过的薄竹片穿成椭圆,外围再用绳子绑上弯过的厚竹片。村里人说父亲擅长做网,是从爷爷那里传下来的手艺。村里人总问我,父亲还做网吗。我也不知怎么回答,只能摇摇头,长叹一声,我当时要是能学他做网就好了。

清明的假期有三天,抽了半天待在老家祭祖。

桌前的鱼粉,红油透亮,窄小的扁粉浸满汤汁,嘬一口,一嘴的鲜香。父亲,却总说,不得劲。

闲下来的父亲,总喜欢搬一张小木板凳——那是他从村里带来的。他坐在窗户边,看着远处深邃而黑沉的天,应该要下雨了。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鱼粉”为线索,巧妙串联起家乡的山水风光、郴州鱼粉的特色以及父亲的故事。对雨后山村景色的描绘细腻动人,充满诗意。在讲述鱼粉时,从制作过程到口味特点,展现出独特魅力。关于父亲与土地、捞鱼等情节的刻画,生动展现出父亲质朴勤劳的形象,结尾意蕴悠长,引发对生活和亲情的思索。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黄慧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