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亦环 | 郴州市林邑中学教师
2025-04-13 10:36:35


左亦环

郴州市林邑中学教师



作者简介

左亦环,女,1996年8月出生,郴州市林邑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大学期间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多次获评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从教以来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市级一、二等奖,多次参加校级讲题、教学比武,并获一等奖。2020年度、2023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创作背景:从教六载,常常被学生真挚的情感,热烈的青春所感动。一次校园漫步,偶然看见家长与学生在午餐时的温情互动,有所触动,遂写下此文,回忆成长历程中家人给予她的深切关怀。


代表作品

齿间岁月,郴情悠长

参赛作者:左亦环(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乐  琼(郴州市林邑中学)

六岁那年我开始换牙,其他牙齿都按部就班地掉落,犬牙却一直摇摇欲坠不愿离开牙床。

外公说一口漂亮的牙齿等不得,于是拿着棉线就要帮我拔牙,他捏着一根白棉线,套住我那颗松动的乳牙,另一头则系在门把手上。还没来得及害怕,门就"砰"地关上了。外公捏着那颗小小的牙笑着说“吃不得硬东西咯,吃馄饨去。”

罗家井的馄饨店前,外公特意嘱咐老板:"皮要薄,馅要细,我家丫头刚掉了牙。"那馄饨皮薄得能透光,在清汤里飘着。掉了牙齿吃不了烫的,外公就吹凉了喂我,馄饨汤混着血丝的咸腥味,竟成了我记忆里最温柔的滋味。

十年后,我成了会因为成绩单生闷气的高中生。

每当这时,父亲总会默不作声地发动车子,带我直奔南街小店,点上一碗加辣多豆油的鱼粉,鱼粉上桌,辛辣气息扑面而来,鱼汤红到发紫,上面漂着翠绿的葱花。

用筷子挑起米粉,鱼粉的辣气糊上眼睛。再吃一口浸满辣汤的煎蛋,浑身热气涌上头顶。一碗粉吃完,眼泪鼻涕都流过了,等到辣味散去,口中唯余鱼汤淡淡鲜味,我那点憋在心里的郁闷与压力也早已消散。

大学考去了神秘湘西。

离家求学,不止一次在电话中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不久,竟收到了一箱郴州寄来的冰糖橙。

小时候一到冬天便和爸妈围坐在暖炉边吃橙子,母亲削橙子的手艺极好,不光橙子皮不断,还一点不伤果肉,我总是懒洋洋的,只想等着吃不想动手,母亲便告诉我如果削橙子能不断皮就会幸运一整天,为此,很多个冬天我都为了“幸运”虔诚地削着橙子。

长大后我早已不相信“幸运说”,却在收到这箱乡愁后,怀着另外一种心情仔仔细细削完了一整个橙子,在遥远的湘西吃到家乡的橙子,那甜蜜的味道正是一份“幸运”。

后来,我又回到了校园里,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路过食堂,总会看见家长捧着饭盒拎着小马扎来给孩子们送饭,一顿饭的时间,孩子们边吃边和父母说着校园生活,大人们耐心听着,家常的味道也能为求学路上的压力与迷茫点一盏指向灯。

我常常在那些身影里看见自己,也看见吹着馄饨汤的外公,陪我吃加辣鱼粉的父亲,邮寄“幸运”的母亲。

郴城的味道喂养我长大,那些美味的食物将它们的味道留在我唇齿间,也将爱的痕迹烙印在我心中。

作品点评

这篇文章以 “齿间岁月,郴情悠长” 为题,用细腻笔触串起成长中的美食记忆。从外公关门拔牙后吃的馄饨,到父亲陪伴时的加辣鱼粉,再到母亲寄来的冰糖橙,每一种食物都承载着亲人的爱。作者借美食抒发乡情,将成长感悟与家乡味道紧密相连,结尾升华情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郴城味道中蕴含的悠长亲情与温暖力量。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张倩佳

三审:李艳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