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娜
郴州市林邑中学学生
作者简介
李芸娜,女,2011年11月出生,现就读于郴州市林邑中学。她品学兼优,多次获得”优秀学生”称号,积极参与学校实践活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广泛学习知识,乐于奉献,喜欢打羽毛球。
创作背景:源于在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在偶然间发现两位老师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她们的性格截然不同,但初心是一样的。写下此篇文章是为了感谢这两位老师。
代表作品
师爱润心田
参赛作者:李芸娜(郴州市林邑中学)
指导老师:彭春丽(郴州市林邑中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吟诵杜甫这诗句,我总想起讲台上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如春日细雨,无声浸润着我们的心田;似暗夜烛光,温柔照亮着求知的路径。——题记
翻开记忆的书页,在我的初中生活里,有两位老师用截然不同的方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记。
彭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总是梳着齐耳的短发,发梢微微翘起,像她永远上扬的嘴角。晨读时分,阳光穿过窗户洒在她的肩头,她捧着课本在课桌间踱步的身影,成为我最温暖的记忆。她的课堂从不拘泥于课本,常常因为一个同学的提问就展开热烈的讨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文学的魅力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
那个深秋的雨天,我因急性肠胃炎疼得直冒冷汗。彭老师二话不说搭起我就往诊所跑。我坐在电动车后面上,听着她着急的话语,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后来她每天午休都来问我服药情况,还特意叮嘱我要多喝温开水,不要吃油腻的食物。这些细微处的关怀,恰似春雨“润物细无声”。
而陈老师则是另一番风景。作为数学组组长,她总是一丝不苟地盘着发髻,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炬。她的课堂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板书却工整得像印刷品。
每次上课前,她都会把上节课的重点用红笔圈出来,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多少深夜伏案的心血。有次我因为粗心漏写解题步骤,她让我课后重做了五遍,当时觉得委屈,现在想来,正是这种严格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习惯。
陈老师的“拖堂”在年级是出了名的。常常放学铃响后,她还执着地讲解着最后一道题。记得有次讲解函数图像,为了让我们理解透彻,她连续三天留我们到六点半。当我们终于恍然大悟时,她脸上绽放的酒窝比任何奖励都让人动容。“面批不是走过场,”她总说,“要看到你们眼里的光。”这份执着,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负责。
如今,看着办公室里依然忙碌的身影,我终于懂得:彭老师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灵;陈老师似精工利剑,磨砺品格。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样的师者仁心,正如诗中所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份深情,我将永远珍藏,并以成长相报。
作品点评
文章巧用诗句开篇,借题记引出回忆。通过外貌、言行等细节描写,将彭老师的温和关怀与陈老师的严谨负责刻画得入木三分。对比鲜明,展现出两位老师独特的教育风格,结尾点题,抒发对老师的感恩,真挚动人。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黄 萍
二审:刘娟丽
三审:陈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