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玲珑香
——探访桂东县“玲珑茶”引领生态富民之路
今日郴州 2025-04-10 17:01:57

云间一盏茶,万亩清风绕。

桂东县清泉镇万亩连绵起伏的茶园,宛如绿色的海洋。这里是玲珑茶的核心产区,更是茶文化源远流长的沃土。300余年的种茶历史,让这片土地浸润着茶文化的芬芳。

郴州市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暨桂东县“茶文化”旅游季启动活动将于4月12日在此启幕。这片被茶香浸润的土地,即将迎来一场关于茶与文化的盛宴。

▲清泉镇万亩茶园(桂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高山论茶,恋上这高海拔!

近年来,桂东县正是凭借“玲珑茶”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深根植于茶文化之中,不断延伸产业链,筑实“绿”产业,让茶香弥漫泉江,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千年茶韵,非遗焕新生

4月10日清晨,清泉镇万亩茶园笼罩在薄雾之中,茶农正指尖翻飞,鲜嫩的芽尖纷纷落入竹篓,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玲珑茶香。

玲珑茶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相传玲珑山上曾有“山母仙”骑马传授制茶技艺,直至今日,山顶仍留存着“马归槽”的传说遗迹。这种高山云雾茶,以“形如环钩、奇曲玲珑”著称,冲泡之后,汤色清亮,滋味醇厚回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等营养成分。

2012年,玲珑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工艺包含“八道工序”——选芽摊放、杀青、清风、揉捻、初干、整形提毫、摊凉回潮、足火烘焙。如今,桂东茶人在坚守古法的同时,引入智能萎凋机、光谱色选机等现代设备,让玲珑茶品质更上一层楼。

万亩茶园里,处处是茶农采茶的身影;茶叶交易市场内,茶农与茶商热闹交易;88家茶作坊忙个不停,生产线连轴转,玲珑茶不断产出。

2025年,玲珑明前茶每斤售价突破2800元,却依然供不应求。

茶旅融合,青山变“金山” 

“以前种茶只为糊口,现在茶园变成了景区,游客来了,收入翻了好几番!”清泉镇茶农钟春兰笑着说。

在泉江沿岸的茶园里,游客不仅能够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还能聆听客家采茶调,感受“茶歌对唱”的独特风情。

近年来,桂东县精心打造“茶香走廊”,将清泉、桥头打造成茶叶专业乡镇,串联起13个茶村、1个茶史馆及全县1000余家民宿,形成了集观光、研学、品鉴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模式。

2024年,桂东县茶旅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科技赋能,绿叶富万家

走进清泉、桥头,在玲珑王、青悠园、一叶神、桥园春、宝宏云雾等茶企的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高效运转。

桂东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4.9万亩,拥有11家茶叶规模加工企业,带动了14个茶叶专业村。该县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了“万亩玲珑茶叶观光园”“三十里茶叶走廊”,建有清泉观光园、夏丹鹅颈茶园、桥头红桥茶园、甘坑茶园等四个标准化茶园,年产干茶4700吨,综合产值突破5.2亿元,每户茶农年保底增收1.5万元。

为延伸产业链,桂东县创新研发了茶多酚含片、茶叶面膜、茶酒、茶香粽等深加工产品,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绿叶生金富万家。

茶香致远,文旅添动力

“玲珑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桂东县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举办采茶节,开展茶文化研学,组建茶文化宣讲团等方式,积极推动玲珑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桥头乡更是以茶为基础,深耕“两叶一竹”(茶叶、粽叶、南竹),落实“五边”(路边、河边、溪边、林边、屋边)模式,让茶香、粽香、竹香飘得更远。

“游在桂东、吃在桥头”的美食品牌越创越响。茶香、粽香、竹香、腊香、土香、客家小吃、特色饮品七大美食系列,在一年一度的“美食文化节”上精彩呈现,每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农民增收近1380万元。

夕阳西下,泉江水清岸绿,茶山披上金色霞光。茶农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茶厂里的机械仍在轰鸣,电商直播间下单不断……这片承载着桂东人民致富梦的绿叶,正以更醇厚的香气,润泽泉江,香飘四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