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莲
郴州市林邑中学教师
回望十年树,笑栽丛生荫
——赋诗者回首月明中
参赛作者:姚春莲(郴州市林邑中学)
黄昏夹着细雨渗入梧桐叶中,夕阳悄然碎在结霜的竹刻上。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化为天边之火光,挂寒玉于桂枝……吾与志士,风乎舞雩,饮“酒”赋诗,拳握古今,挥斥方遒……
琵琶之语化为周身之帛锦,如醉晚风托起美酒杯相劝。盛情难却,一杯醉意下肚,便睁眼睡去……眼前飘荡着班主任凶神恶煞的眼神,携着此起彼伏的嗤嗤声将我拉回孤独的夜。不,眼前交织着疲惫和愤怒眼神的正属于我——是啊,我成为教师已有四载。
嗬,望舒之下哪来梦中闲情逸致,唯有被“美酒”打湿的教案,以及各式未完之“蜀道”,真乃“不知其几千万落”。舞雩台上的风压在了心底,难以排遣,明月甚至不愿与我“对饮成三人”。方才恍惊起者,现又望月而魄动:我好像,失去了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银钩·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我的人生中,并没有哪位老师在一片汪洋中成为我的灯塔,也没有哪位老师向我投以光或影。然而,一切只是我主观的认知,少年时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教师,一名他人人生中枯燥的“过客”。
我人生的彼岸是诗和远方,像所有赋诗者一样,我的人生弥漫着浪漫的霞光。而对于当老师这件事,大抵只有在我小学时《我的梦想》这种作文中才会出现。因此,我会感动于助力山村女孩走出大山的“妈妈”张桂梅,会赞美为农村孩子筑梦的“豆腐老师”吴金城,但我却从未想过自己站在三尺讲台的模样。我曾向往“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抑或“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但从未幻想过自己要成为萧红笔下的“鲁迅”。
至于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也只是在连绵起伏之山峦的压迫下盲目选择“康庄大道”。此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日子好像一去不复返,曾经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如今真正尝到了生活的愁苦滋味。无奈、烦闷和迷茫充斥着我的内心,枯燥的学习和备考填满了我的生活。
误落尘网,欲说还休!月光下的那个赋诗者,就这般“付予断井颓垣”?
月明·如炬之眼唤朝阳
真正照亮我这趟旅途的,是那如炬之眼。
铃声响了,召回了恍惚的我。这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在这之前我已经历过无数次。我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梦境与现实无数次交换的场景:三五成群,嬉戏打闹,一切如旧。又好像有些许不同——这一次,我成了“过客”。
看到我进来,同学们有些许惊讶,但立刻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迅速回到了舒适的座位上。我像是初进贾府的“林黛玉”,小心翼翼地站上讲台,清了清嗓子,环视了一圈。
“同学们好,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了!”
讲台下传来了噼噼啪啪的掌声,夹杂着啧啧惊叹声和窃窃私语声,再加上几十双目光的凝视,便只感觉有些许眩晕,小腿抑制不住的打战。幸得有充分的准备,不然想必这间教室可以成为“避暑胜地”了。
再次清了清嗓子,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打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却不是第一次和语文见面了。”我尽可能从容着,“你们从出生时,就已接触语文。你们在语文的世界里成长,在语文的学习中收获知识与见识,用语文来描述眼中的世界,构造心中的世界。那么,在你们眼中,语文,是什么?”
台下的眼神有空洞,有烦躁,似乎对此话题感到无聊;倒也有全神贯注的,眼中像是有星点火花,苦思冥想着。
“我觉得语文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沟通交流或抒发情感。”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生活的一切都由语文串联!”
空气中的冰晶终于融化,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着。更年轻的人拥有更加灵活的思维,讨论愈发激烈,几个空洞的眼神也重新清醒过来。我顺了口气,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大家的见解都很正确,综合起来就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了!”我微笑着给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接着点开了课件中的视频。进度条开始走动,视觉和听觉被人为牵引着,顺带着思维一起走向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这里有“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人间清醒,也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热血壮志,更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人生态度……
背景音乐余音绕梁,古诗词的魅力以别样的形式走出屏幕,化作星光散入学生的瞳孔。“看视频之前,我让大家谈论了你们眼中的语文,但为什么我说语文是半壁江山呢?那么,另一半,在哪里?”没有人回答。我顿了顿,接着说:“同学们的评价很好,理性、客观。也正因为你们的理性,让你们失去了另外半壁江山——感性。无论古代现代,我们要想学好语文,写好文章,就不能太过理性。触景而诗,饮酒作赋,皆为感性之作,谓之浪漫,这就是语文的灵魂;而若是传记或记载之类的文章,需要的理性就会更多一点。”我继续翻动课件,展示一些配了插图的名家名篇和我自己的几篇拙笔。“感性的学,理性的用,这就是你们的语文!你会在课本中发现:你们‘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真、善、美,就在这里!”看着同学们眼中的光,我内心深处曾缺失的部分似乎又被填补了。
是的,那天,学生们如炬之眼发出了点点星光,汇聚为朝阳,照亮了月光下的赋诗者,开启了我崭新的诗篇。
晨曦·赋诗栽木于晨光
黎明淌在旅途中,赋诗者找到了人生将赋的华章,我也不再是别人旅途中那个枯燥的“过客”,而是一位静下心来的“栽木人”。
阳光下,是栽树的我,当初的“无心插柳”正在萌发,在时间与汗水的浇灌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月光下,是赋诗的我,我再也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了,丛生的绿荫是我赋诗的载体。现在的我,住在没有桃花的“桃花源”,住着没有菊花和五柳的房子,寻到了诗中的浪漫与自由,找到了教育的真谛和意义。
可如今,时间已经消磨了年少的轻狂,大量的精力投入,导致眼前再次隆起一座座大山,遮住了春暖花开的大海……思想与现实再次同步,而月光依旧。痴儿最怕黄昏,更怕孤独的夜,而我已然习惯了。苏东坡已然是劝不动我了,栽树人和赋诗者的身份被撕碎,挂在了时间的森林中,止步不前。我便无奈道,我去寻,以寻回我的太阳……
教育走得太快,灵魂可能会跟不上。生于月光之下的赋诗者自然深知“月满则亏”,但同时我也清楚“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现在的我,再次看到了如炬之眼,又带着曾经的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十年树木,已经是一首绝美的诗,在月光中散发星辰的光;待树成林,作明月之诗,便是今后的“康庄大道”!
回望十年树,赋诗寄望舒。炬眼唤朝阳,笑栽丛生荫。
遇 见
我遇见大玫瑰窗洒下的金色晨晖,一位姑娘鼻尖轻触馥郁的花瓣,晨露于花蕊间凝成晶莹的梦,她眼眸里流转的繁花,藏着对远方炽热的期盼。
“愿你脚上的提线,化作逐梦的丝带,引来漫天星辰,照亮你前行的幽径,驱散前路迷茫;愿你耳畔的风声,化作奋进的号角,唤醒沉睡的力量,让热血冲破一切阻碍。”
写下这些字句时,往昔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心间满是温暖。岁月悠悠,虽历经风雨,可初心仍熠熠生辉。曾经,我怀揣着对文学的炽热挚爱和对育人事业的无限向往,像柳永初逢苏杭的烟柳画桥,沉醉于文学的胜景;又似娜拉踏入婚姻殿堂,凝视着洁白如纸的未来,满心期许。
时光翻涌,当娜拉以为挣脱束缚的云雀能直上云霄,于彩云共舞,现实却如狂风骤雨般袭来。但,且慢!回首望去,同行者们正携手奋进、砥砺前行。那看似禁锢灵魂的铁房子,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竟透进丝丝希望的曙光,化作希望的暖阁。
我不禁叩问:“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又为何让无数人执着坚守?
曾经,我在迷茫中徘徊,困惑于人们高喊自由,却给梦想系上无形的枷锁,即便十指淌心也不放手;不解于明知希望的漏屋难以遮风挡雨,却选择视而不见,任由希望的旗帜低垂。但在思索的漫漫长路中,我渐渐明白:征途荆棘漫漫,曲折难以避免。正因为有先行者的探索,后来者才能循着他们的足迹,奔赴光明。
搁下手中的笔,我踱步出门。门开合的瞬间,似与过往的自己挥手作别。走向常去的小桥流水,渴望自然抚慰心中的阴霾。在人间烟火中,文人的傲骨得到滋养,寻常巷陌、潺潺溪流,皆是心灵的良药。暖阳不负所望,将学子们纯真的笑颜拼凑成春日繁花,那些欢声笑语、求知若渴的瞬间,如灵动音符,奏响希望的旋律:
“老师,古代文人是不是不喝酒就写不好诗啊?”
“写诗为抒情,诗词里的情写给众人看,而喝酒时的微醺沉醉,何尝不是写
给自己的诗 ,抒发内心的情感!”
当现实的霜寒试图扑灭希望的火种,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如海燕般冲破阴霾,再次点亮眼眸。我告别内耗,告别曾经如困兽般的挣扎,决心唤醒“云雀”,拂去它羽翼上的尘埃,让它迎着光,重展力量。
无数次漫步在小径,或沐日光,或浴雾霭,这里是灵感的源泉。轻啜一口,诗文便在脑海中泛起涟漪,情感如泉涌,喷薄而出,晕染出希望的金黄。
我深知,内心深处渴盼着更为深刻、笃定的答案,期许、邂逅那高悬天际、照亮征途的红日,而非困于缥缈的提线,踌躇不前。
我静坐在亭中远眺,杨柳依依,东风送暖。霞光笼罩下,过往的迷茫如烟云消散,耳畔满是谈笑声、踱步声。灵魂归位,我睁开眼,笑意浮上嘴角:笑那古代圣贤一生跌宕,我虽平凡,却能在岁月长河中聆听他们的浩叹,感怀他们的壮志;笑那诸多天才纵使经天纬地,也同常人一样,向着梦想奋勇前行。
“可,那又怎样呢?”一个温柔又坚定的女声响起,嗓音带着岁月的痕迹,却难掩清甜。
“即便如此,我如今所做的,似乎离理想还很远,仿佛迷失了方向。”
“你出门时那声坚定的关门声,已然给出答案。我是娜拉,我们相识,还记得吗?”
我会心一笑,回应道:“你曾面临抉择,看似前路荆棘丛生,可每一步都踏出了希望。时代浪潮汹涌,个体力量虽小,却能汇聚成海。”
“你所言的改变,不是旁观者的敷衍掌声,而是振聋发聩的奋进号角……你懂我,我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愿闻其详。”
“我决然离开那间压抑的铁屋子,重重甩门,看似无力,实则如星火燎原。一颗怀揣希望的种子,定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未来如何,皆源于最初的梦想……”。
话音刚落,泰戈尔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声如洪钟:“诚然,出走难免会被时代的荆棘划伤,但莫忘,唯有历经地狱般的磨炼,方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唯有十指淌血,方能奏出世间绝美的乐章!”
随后,一位优雅的妇人款步上前:“付出代价后,她会将宝贵的经验与精神财富传承给后来者。这,便是教育!”
“终有一日,在代代传承、一次次教育的滋养下,娜拉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绽放光芒。她将如最初觉醒时那般,主宰自己的命运,摆脱无谓的束缚!即便人生如戏,剧本也要由自己书写!”
大玫瑰窗被阳光叩击,一下又一下。刹那间,天空被希望撕裂,落日熔金,余晖洒遍大地,层层乌云如溃败的残军,消散在光芒之中。
在追寻教育真谛的旅程中,我遇见了教育的破晓。守常、仲甫的革命虽历经挫折,却点燃了黄兴、孙中山等无数志士的热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牺牲,唤醒了千万人高举理想的旗帜。以教育为线,串联历史,答案清晰浮现:关乎教育,关乎家国,关乎文明。这份答案厚重而珍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当携手共进,在教育的沃土里深耕,筑起文明的高墙,让人类文明如旭日东升。
我遇见狂风骤雨中,一位姑娘畅饮月华,汲取力量,闪电划破夜空,照亮她坚毅的脸庞,雷声奏响她心中的战歌。
“愿人间的烟雨,终化作你追梦路上的绚丽华服;愿山川的灵韵,融入你的羽翼,助你飞越艰难险阻;愿岁月的磨砺,铸就你胸前的勋章,见证你成长的辉煌。”
作品点评
《回望十年树,笑栽丛生荫——赋诗者回首月明中》一文,主要展现了作者从对教师职业迷茫到重寻初心的历程。开篇营造诗意孤寂氛围,将读者带入作者内心,借“误落尘网,欲说还休”直白展现迷茫心境。课堂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刻画学生反应和引导教学,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眼中光芒成为职业转折点,巧妙推动情感转变。结尾呼应前文,引发对教育工作者困境的思考。文中巧用古诗词,增添文化底蕴,主题深刻,情感真挚。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逻辑或抄袭问题,又或是作者自身想要修改完善作品,请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张振萍
二审:张倩佳
三审:李艳艳